两岸着作权法关於人格权人身权之比较研究.DOC

两岸着作权法关於人格权人身权之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岸着作权法关於人格权人身权之比较研究

PAGE \* MERGEFORMAT1 兩岸著作權法關於人格權(人身權)之比較研究 章忠信* *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兼任科技暨智慧財產權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委員,著作權法修正諮詢委員會委員,曾任職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簡任督導。E-mail:ipr@.tw。 本文發表於107.05.09.北京大學法學院第二屆兩岸知識產權趨勢與發展研討會 論文集第7頁到第23頁 摘要 著作與著作人關係密切,公眾透過著作認識著作人,著作人則藉由著作傳達其感情、思想或理念。著作權法賦予著作人就其所完成之著作享有著作權,包括著作人格權(moral rights)及著作財產權(economic rights)。著作財產權使得著作人能自其著作之利用獲得經濟上之回報,著作人格權則使著作人與其著作產生不可切割之關聯。 兩岸著作權法制均源自於大陸法系,台灣著作權法對於moral rights以著作人格權稱之,大陸著作權法則以人身權稱之,不僅名稱不同,在內容規範方面也有很多差異,實際執行面上亦產生諸多爭議,有待進一步調整因應。兩岸著作權法均進入修正之階段,針對各自所遭遇之困境亦多所因應。 本文從國際公約關於著作人格權之規範,探討、比較兩岸著作權法關於著作人格權之規定、爭議,並針對各自著作權法修正之內容加以評析、建議,期待供各方參考,或有助於各自著作權法草案之再修正。 關鍵字:著作人格權、人身權、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禁止不當修改權 壹、前言 著作與著作人 由於兩岸著作權法用詞之不同,例如台灣著作權法之「著作」與「著作人」,相對於大陸著作權法之「作品」與「作者」,本文原則上以台灣著作權法之用詞為依據,但於分析大陸著作權法之規定及適用時,將儘可能依大陸著作權法之用詞,以忠於既有規定。關係密切,公眾透過著作認識著作人,著作人則藉由著作傳達其感情、思想或理念。著作權法賦予著作人就其所完成之著作享有著作權,包括著作人格權(moral rights 由於兩岸著作權法用詞之不同,例如台灣著作權法之「著作」與「著作人」,相對於大陸著作權法之「作品」與「作者」,本文原則上以台灣著作權法之用詞為依據,但於分析大陸著作權法之規定及適用時,將儘可能依大陸著作權法之用詞,以忠於既有規定。 兩岸著作權法制均源自於大陸法系,台灣著作權法對於moral rights以「著作人格權」稱之,大陸著作權法則以「人身權」稱之,不僅名稱不同,在內容規範方面也有差異,實際執行面上亦產生諸多爭議,有待進一步調整因應。兩岸著作權法均進入修正之階段,針對各自所遭遇之困境亦多所因應。 貳、著作人格權相關議題之探討 著作人格權制度涉及私權與公益之保護。在保護著作人之私權方面,係為確保著作人與其著作之關聯性;於保障公眾之公益方面,係為使公眾真確認知著作來源及其內容全貌。 一、著作人格權之內涵 兩岸著作權法對於著作人格權之用詞與內涵,不盡相同,修正草案之走向,也各有思考。 (一)台灣著作權法之規定 台灣著作權法於第3章明列第3節為「著作人格權」,並於第15條至第17條,依序將著作人格權再區分為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不當修改權。 1.公開發表權:著作人就其著作享有公開發表之權利。公開發表權被視為是一切著作權之基礎,著作人不行使公開發表權,其他著作人格權或著作財產權均無從行使 「作者將作品創作完成後,如果不行使其發表權,其他任何精神權利或經濟權利均無從行使」,參見鄭成思,知識產權論文集,版權及鄰接權卷(一),頁148,劉家瑞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年1月。。至於公開發表之方式,依據第3條第1項第15 「作者將作品創作完成後,如果不行使其發表權,其他任何精神權利或經濟權利均無從行使」,參見鄭成思,知識產權論文集,版權及鄰接權卷(一),頁148,劉家瑞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年1月。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8年07月25日電子郵件970725a函釋:「著作人僅有『第一次公開發表』其著作的權利,一旦著作經著作人第一次公開發表後,對於他人的第二次公開發表,就不能再主張『公開發表權』。」另蕭雄淋亦採相同見解,見氏著,著作權法論,五南出版公司,2007年11月,頁138。又行政院2017年所提著作權法修正草案已將公開發表權修正為「著作人就其未公開發表之著作享有公開發表之權利」,其修正理由認為「由於公開發表權之行使僅限於未經公開發表之著作,著作一旦經著作人公開發表後,著作人就不能再主張公開發表權,爰修正本文,以資明確。」參見2017年11月02日行政院院臺經字第1060193149號送請立法院審議函,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553號,政府提案第16161號,政138頁,.tw/lylgqrc/mtcdoc?DN090408:LCEWA01_090408_00056,2018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