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创新复合技术及其在花生上应用.docVIP

种质创新复合技术及其在花生上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质创新复合技术及其在花生上应用

种质创新复合技术及其在花生上应用   摘要讨论了花药培养、幼胚培养、孤雌生殖、基因工程、外源DNA导入、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等技术在花生种质创新中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生物技术在花生种质创新中的结合途径。   关键词花生;种质创新;复合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65.5.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088-02      IntegratingBreedingTechniquesandItsApplicationinPeanut   ZHAO Ming-senKANG Hong-mei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enyang Shanxi 032200)   AbstractThe roles and charactersof various biotechniques,including anther culture,immature ermbryo culture,parthenogenesis,gene engineering,exogenous DNA introduction,chemical and physical inducing in the peanut breeding program were reviewed. Integrating breeding techniques adopted to the creation of new germplasm was analyzed.   Key wordspeanut;germplasm enhancement;integrating breeding techniques;application      花生是重要的植物食用油和蛋白质来源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中国是花生种植大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与其他农作物一样,由于在育种中大量使用遗传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亲本,导致栽培花生品种基因大量流失,使其遗传基础日益狭窄、遗传变异率低,对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良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花生生产的每一次突破,都与花生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密切相关。在我国1953―1995年间育成的所有花生品种中,亲本来源共348个,其中243个品种具有山东地方品种伏花生的血缘,218个品种具有地方品种狮头企的血缘,全国38个祖先亲本的核、质贡献分别达54.18%和56.84%。有利重组体的数量受遗传资源狭窄的限制,将会阻碍育种工作的进程,甚至使育种停滞不前[1-5]。目前花生种质资源的缺乏成为其育种的瓶颈,因此种质的创新工作成为花生育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近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人们创造变异和利用变异的能力大大提高。为了拓宽生物技术在农业科研与生产的应用,必须了解各种生物技术的优缺点及各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6-8],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花生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领域。   1种质创新技术   1.1花药培养   花药培养是采用杂种1代的花药进行培养,育出的单倍体染色体加倍,从而得到纯合的个体。该方法易于鉴定和选择,而且省时省工,极大地提高了选种效率,对于基础研究和育种有重大意义。但至今在花生育种上没有花药培养技术成功的报道。Mroginski 等[9](1980年)试验了A.hypogaea、 A.corretina、A.villosa和A.lignosa的花药培养,但未能获得再生植株。Bajaj 等(1981年)用A.hypogaea、A.glabrata及A.villosa的单核后期的花药为外植体,经愈伤组织获得了少量再生植株。Still 等(1987年)采用悬浮培养野花生雄蕊成功获得了花生再生小植株。   1.2幼胚培养   幼胚培养中广泛采用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而2,4-D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唯一激素。花生的幼胚可以用于产生有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可以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5,10],因此其可作为一种创造花生新种质的方法。George等[11](1993年)报道了基因型和外植体来源对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Charleen等[12](1994年)研究了不同激素种类对花生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得出2,4-D和NAA都能诱导未成熟子叶产生体细胞胚,但是2,4-D对体细胞胚的形成效果优于NAA[7-8,11,13]。Charleen 等(1995年)采用改良的MS和B5培养基诱导未成熟的子叶产生体细胞胚,指出培养基类型对细胞胚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   1.3孤雌生殖   利用孤雌生殖合成纯系进行育种,是单倍体育种的另一种途径。该方法直接获得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