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以成才”说源流考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学以成才”说源流考述

儒家“学以成才”说源流考述 第23卷第3期 2010年6月 湖北函授大学 JournalofHUBEICorrespondenceUniversity V0I.23.N0.3 Jun.2O10 儒家’学以成’说源流考述 李如密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l儒家”学以成才”说集中体现了儒家关于学习与成才关系的见解,是儒家教育教学思想宝库中的重要 命题,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I关键词J儒家;”学以成才”说;源流 I中图分类号JG40.9I文献标识码lAI文章编号J1671-5918(2010)03-0003?02 doi:l0.3969~.issn.1671-5918.2010.03.002I本刊网址l “学以成才”一词,源于三国时刘劭的《人物志?体别第 二》:”夫学,所以成材也.”在这里,”材”即才,可见刘劭明确肯 定人的才能是通过学习来培养的.”学以成才”说的核心思想 是,把学习看作成才的关键条件,或认为人才的成长要依赖后 天学习和努力,代表着儒家关于学习与成才关系的深刻见解. “学以成才”说是对历史上儒家关于学习与成才关系的认识的 总结和概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拟对儒家”学以成才”说的源流进行考述. 一 ,儒家”学以成才”说的渊源 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即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即人的先天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后天的教 育和学习使他们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在培养人才方面,孔子十 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不学《诗》,无以言oIP~’(同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学而》)一个人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会走 向其反面:”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 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 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这说明,学习对 一 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人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 人才.后来,子思则说:”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说 苑?建本》)这更明确指出学习可以使一个人增长才干. 战国时期教育家孟子主张性善论,但他认为一个人只有经 过教育,学习,才能克服外界的干扰,保持住自己的善性.他 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 子?滕文公上》)在这里,学习与不学习又成了动物与人的分水 岭.而只要接受教育,刻苦学习,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 告子下》).战国时期另一教育家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也十分重视学习.他说:”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苟子 ? 法行》)”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也.”(《苟子?劝学》)他坚持性恶论,认为不学习就无法改变这 种恶性.”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同上)”我欲贱而贵,愚 而智,贫而富,可乎?日:其唯学乎!”(《苟子?儒效》)意即学 习与否不仅决定了一个人是做人还是当禽兽,而且关系到一个 人的贵贱贫富和聪明愚蠢. 《礼记》中的《学记》综合了先秦儒家的思想,是我国乃至世 界上最早的教育专着.其中许多论学名言,如”玉不琢,不成 器:人不学,不知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 由学.”指出学习无论对一个人成才,还是对巩固国家的统治和 精神文明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吕氏春秋》虽为杂家着作, 但在《尊师》篇却明显秉承了儒家思想,认为:”知之盛者,莫大 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强调好学对人才修养身心的重要作 用,认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 也.”(《吕氏春秋?劝学》) 二,儒家”学以成才”说的发展 西汉着名教育家董仲舒很重视学习的价值.他说:”臣闻 良玉不琮,资质润美,不待刻璩,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 也.然则常玉不璩,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汉书? 董仲舒传》)西汉韩婴所着《韩诗外传》认为人的材质只有通过 学习才能得到发展,所谓”材虽美,不学不高”,并以玉石不镂刻 则不成器为喻,说明人”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还以文 王,武王为例,说明由于他们”智而好问”,”勇而好问”即知学乐 学,故而成为圣王.西汉刘向认为:”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 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教合友,所以相致也.”(《说苑疏 证?建本》)”不学,不明古道,而能安国者,未之有也.”(《新序 ? 杂事》)他还吸取了苟子”善假于物”的思想,提出了”学所以 益才也”(《说苑疏证?建本》)的主张,认为只有肯于问学,方能 “广明德慧”(同上),否则”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同 上). 东汉时期教育家王充认为”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 石切磋琢磨也”(《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