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贾湖遗址骨制叉形器制作使用与传播初探.docVIP

舞阳贾湖遗址骨制叉形器制作使用与传播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舞阳贾湖遗址骨制叉形器制作使用与传播初探

舞阳贾湖遗址骨制叉形器制作使用与传播初探   摘 要:叉形器是贾湖遗址出土的较为特殊的一类骨制品,多与骨笛、龟甲组合共同出土于遗址墓葬中,经分析,三者可能皆为某种宗教仪式用具。显微观察的结果表明,贾湖叉形器的制作集切割、打磨、抛光、穿孔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叉形器的使用方式是手持,双叉戳插,钩形钩悬物品,刀状部分环护;叉形器的所有者以贾湖先民中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为主。形似叉形器的骨制品在大汶口文化和龙虬庄文化诸遗址中均有发现,贾湖文化对大汶口文化和龙虬庄文化皆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贾湖遗址; 叉形器; 制作工艺; 使用方式; 文化因素传播   Abstract:The forked instrument, a very special kind of bone products, is often recovered together with bone flute and tortoise shell from the burials in Jiahu site which might have been used for ritual activities in that tim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forked instrument probably include cutting, polishing, perforation, grinding and so on. The forked instrument is a hand-held implement, and its two forks, hook part and the knife-shaped part should be used for stabbing, hanging items and protection respectively. The owner of these forked instruments were mainly male with high social status. According to public literature, many bone products like forked instrument were also found in some sites dating to Dawenkou Culture and Longqiuzhuang Culture which indicate that Jiahu culture probably have had an impact on them.   Key words: Jiahu site, forked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using method, cultural factor spread   1. 引 言   骨制品广泛出土于国内外考古遗址中,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和技术信息,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并以发达的骨制品文化而闻名的贾湖遗址出土的叉形器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叉形器数量较少、器形特殊且制作技术复杂。研究叉形器不仅可以为揭示叉形器自身的制作、使用等信息,还可为深入探讨贾湖骨器的文化内涵及贾湖文化因素的传播提供线索。   2. 叉形器的制作工艺   叉形器在贾湖遗址前六次发掘中共出土18件①,在第七次发掘时出土2件,第八次发掘时出土2件,总计22件。叉形器因其器身上段为两股叉形而得名,器身下段一面呈钩形,另一面呈斜刃刀型或梯形;上下段之间呈管状,管周多锯出一周或两周凹槽,也有的作竹节状凸起。叉形器按器形可分为A、B两型,区别在于A型下段呈刀状(刃状)面,B型下段为梯形面(图一②、表一③)。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旧石器时代骨制品的制作技术研究较多,如安家瑗①、黄慰文①、吕遵鄂④、顾玉才⑤、宋艳花⑥等对小孤山、仙人洞、柿子滩等遗址出土的骨制品等遗物,在制作技术、使用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   目前对叉形器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器形与功能展开,前者如发掘报告《舞阳贾湖》对叉形器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学形态描述及数据测量;后者如《舞阳贾湖》中认为叉形器是龟祭仪式上的法器⑦;王文建、张童心认为叉形器是龟甲响器的一部分⑧;朱倨元认为叉形器与彝族毕摩的法器“乌吐”形状相似,很可能是签筒;邓多海认为叉形器是“凤仪的放线器”⑨;胡大军认为叉形器与骨笛组合作为圭表使用,与骨柄组合作为标杆使用⑩。对叉形器的制作探讨的并不多,如沈勇认为叉形器集剔、磨、刻、钻等各种精细制作工艺与一身1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微痕观察的方法,着重观察叉形器的制作及使用信息。此次使用设备为Leic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