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电视系列剧改编技法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电视系列剧改编技法探析

聊斋电视系列剧改编技法探析   摘要:聊斋电视系列剧(旧版)是聊斋影视剧中的代表作品,它集中地反映了《聊斋志异》的整体风貌和其中所体现出的原作精神,因而影响最大。其成功的改编技法主要有“从写意到具象”、“净化人物形象”、“对原作者观念的强化与改变”等三个方面。对系列剧的改编技法的探讨,将为我们把短篇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聊斋志异;聊斋电视系列剧(旧版);改编技法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陆续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从早期的电影《画皮》、《精变》、《鬼妹》,到聊斋电视系列剧(旧版)(以下简称系列剧),再到电影《倩女幽魂》、电视连续剧《花姑子》,逐渐形成了“聊斋热”,甚至连蒲松龄本人的生平事迹也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聊斋先生》。其中,集中地反映《聊斋》的整体风貌和体现《聊斋》原作精神,而且影响最大的作品,当属系列剧无疑。系列剧由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艺术创作中心研究所联合制作,共48部78集,可谓是大制作,其轰动效应虽然不及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但影响还是很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就购买了全部录像带或播放权,极为广泛地传播了《聊斋》。相对于长篇小说的改编来讲,短篇小说的改编更难一些,因为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比较少、情节相对比较少、结构一般以单线发展为主,而一部电影或一集电视剧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容量。系列剧改编《聊斋》的一些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为我们把短篇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提供了经验,对系列剧的改编技法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编短篇小说。      一、从写意到具象      《聊斋》诗化色彩十分浓厚,其中的许多篇章本身就是诗化小说,妙在意趣,写意性极强。解?|在《小说话》中指出了《聊斋》的写意性:“《聊斋志异》文章虽不比大家,而造意之灵虚出尘,叙事之细腻旖旎,仙乎仙乎,无得而名之矣。” [1] (P516)“《聊斋》如梧桐疏雨,蟋蟀吟秋。” [1] (P517)袁世硕也强调了《聊斋》的写意性:“《聊斋》不是再现性的,而是表意性的;不是写实的,而是运用了假借、比喻、象征等多种寓意手法的。” [2] (P2)并特意指出了《聊斋》的写意性正是《聊斋》改编的难度。因此,如何把“意”转化为“象”,则成为《聊斋》改编中的至为关键的工作了。系列剧在把《聊斋》的写意转化为具象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如系列剧之《书痴》。小说《书痴》一开篇,就重点用“《劝学篇》”这个“象”,来表达主人公郎玉柱对书的痴迷和笃信的“意”。小说中这样描写:“父在时,曾书《劝学篇》黏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 ① (《书痴》)此段描写用的是白描手法,仅仅用了二十余字,写得极为简洁,“《劝学篇》”在这里具有极强的写意性。系列剧中,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情节,那就是郎父去世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把具有写意性的“《劝学篇》”具象化了,而且以之作为表现郎玉柱性格的最主要的具象。郎父临死的时候,留下遗言,叙述了郎玉柱的爷爷留下的遗产,那就是28765卷书,最后还拿出了郎家的传家之宝――《汉书》。但是郎父久久不能瞑目,无人知其意,只有郎玉柱明白父亲的意思,当他熟练地背诵出《劝学篇》时,郎父才安然地闭上了眼睛。系列剧特别特写了郎玉柱背诵《劝学篇》的场景:郎玉柱琅琅背诵《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声音宏亮而又抑扬顿挫。这样,系列剧就点出了全篇的文眼: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实际上,整篇小说和整集电视剧都是围绕这句文眼来演绎的,“《劝学篇》”已成为系列剧中最具意义的具象了。《良琴知己》根据《局诈》改编而来,系列剧在剧名中突出了“琴”这个中心具象,同时又将剧中演奏的曲子《列子御风》改为《高山流水》,于是,原作“揭露雅骗”的简单主题变为了“知音难觅”、“知音应相依”的主题,从而在改编中升华了原作,可以说,“琴”这个具象是升华原作的关键,因为它已成为了“知音”的代名词。著名的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在《韩诗外传》卷九、《说苑》卷八《尊贤》篇、《列子?汤问》中均有记载,讲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琴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钟子期均能领会,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感叹知音从此绝矣。“琴”便成为了千古“知音之叹”的象征。《金钏奇缘》(原作《王桂庵》)中的“金钏”,《婴宁》(原作《婴宁》)中的“花”等均为具有深刻内涵的具象。   当然,系列剧仍然一定程度地保持了原作的写意风貌,这也成为系列剧区别于其他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