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与美俄之的世纪纠葛:带你看懂世界格局.docVIP

欧洲与美俄之的世纪纠葛:带你看懂世界格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洲与美俄之的世纪纠葛:带你看懂世界格局

PAGE1 / NUMPAGES15 欧洲与美俄之间的世纪纠葛:带你看懂世界格局 引言:假如把一只螃蟹放在竹篓里,你必须要记得盖盖子,否则它很容易爬出来,可如果是很多只螃蟹,那你大可放心,甚至根本不用去管,因为任何一只螃蟹在它要爬出竹篓的时候,总会被其他的螃蟹拽下来,结果谁都爬不出来。 经过上千年的战乱,今日的欧洲在统一的基督教文明之下依然是邦国林立,说到底,欧洲就是这一筐“螃蟹”。如今的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经济危机等,使欧洲各国相互拖拽,说到底依旧是一种“螃蟹效应”。 欧洲与美、俄之间的世纪纠葛 很多人对欧洲的外交战略都有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西欧是美国的传统战略盟友,而与俄罗斯则是不共戴天的敌人。 事实上,欧洲的对外关系始终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摇摆状态。 譬如美国人在欧洲人眼中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对欧洲都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可另一方面,美国又是欧洲霸权事实上的终结者和取代者。 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美国在资源和资金上的支持,前者重创了所有的欧洲传统霸权国家,而后者则彻底扫荡了欧洲在东亚及东南亚的传统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又一度和苏联站在统一战线,驱逐了英法在中东的影响力。 除此以外,无论是两德分立还是后来的北约建立、铁幕降临,事实上最先发难的都是美国而并非苏联——当时苏联刚刚在战争中损失了两千多万人口,莫斯科以西的国土一片狼藉,正急需通过对西方的能源出口来恢复元气,从逻辑上说,也显然不具备主动挑起冷战的动机。 客观上说,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出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了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 事实上,即使在苏军实力处于巅峰状态的那段时期,除了用洲际导弹和远程战略轰炸机外,苏联人对美国本土并没有更多的攻击手段。 但对西欧则不一样,1981年苏军举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场军事演习——代号“西方81”,通过这次演习,人们推测苏军最快可能只需一周,就可从柏林墙推进到英吉利海峡东岸。 为了应对华约部队的钢铁洪流,北约甚至准备由西德国防军阻滞对方装甲集群前进,然后透支战术核弹,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来延缓苏联人的进攻。 此外美国还为欧洲准备了大量的核地雷,一旦战争爆发,它们将被埋设在西欧平原,在苏军的装甲部队开过来的时候,在地面炸出直径数百米的大坑,以阻止对方机械化部队的推进。 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欧洲人头上究竟被顶了一颗多大的炸弹。 ▲世界主要海峡及运河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西欧国家就必须维持好同美国的盟友关系。 经历了二战之后百废待兴,要想发展经济就需要减少国防投入,那么防务安全就得依赖美军。 都管美国叫“世界警察”,可这个“警察”是不可能义务为你服务的, 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元接管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到20世纪50年代联合苏联反对英法发动第二次中东战争,使得欧洲人彻底失去了苏伊士运河,再到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进一步弱化西欧铸币权…… 几乎每一次面对需要“亲兄弟明算账”的问题时,都以西欧妥协而告终。 ▲1956年中东战争形势图: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起因是英、法两国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也介入其中,迫于各方压力,英、法两国于11月6日被迫停火,以色列随后也撤出西奈半岛。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真正开始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这成了美欧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人把冷战结束视作美国总统里根的一大功劳,然而在美国国内却还存在另外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这恰恰是里根最大的败笔,事实上随着苏共自身的蜕变,其国内经济形势非常恶化,在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更多的只是存在于理论和军方提交国会的报告中,西德情报部门在当时最主要的工作已经从阻止克格勃渗透,变成了应对驻东德苏军日趋严重的走私活动。 里根主政美国后,在军事、地缘、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对苏联展开了全方位的进攻战略,在苏联存续的最后几年中,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甚至请求美国来充当他们之间的矛盾仲裁者,但这依然没能减缓美国对苏“攻势”,除了消灭一个理论上的潜在威胁外,大量失控的核武器还一度让西方各国的情报部门手忙脚乱,更重要的是这打破了美欧之间的原本“平衡”。 ▲苏联解体后国家分布图 苏联解体使得欧洲各国不再有求于美国,此外东欧经济的破产使得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填充到了西欧的工业体系中,此外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德法开始迅速推进欧洲一体化,很快欧共体就进化成了欧盟(1993年),之后不久欧元诞生(1999年)。对美国人而言,这意味着欧洲与美国原本带有从属性质的关系彻底宣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