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公示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理学院公示材料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科技进步奖) 编?? 号   年 度   2014年 项 目 名 称 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 第一候选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单位/专家  云南省教育厅 填 表 日 期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成果登记号: ? 项目名称 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 候选人 孔海南、王欣泽、宁平、张晴波、吴德意、申元英、赵明、李旭东、张俊、何小娟、胡小贞、林燕、瞿广飞、李文彪、杨剑平、庞燕、张震宇、杨晓霞、刘滨、邱江平、李泽坤、隋艳明、单爱党、李春杰、李川、王超、赵东华、尚晓、沈剑、封吉猛 候选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科学研究所 大理学院 推荐单位(盖章) 云南省教育厅 推荐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 环境保护与气象 项目所属学科1 61030环境工程学 项目所属学科2 61020 环境学 项目所属学科3 主题词 入湖河流;污染控制;生态修复 所属国民 经济行业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任务来源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计划下达单位/部门 环境保护部 计划名称和编号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上游入湖河流净化及沿河低污染水的生态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编号:2009ZX07105-003 项目开始时间 2009 年1 月1日 项目结束时间 2012 年9 月2日 密级/期限(年) 定密机构 成果应用于生产时间 2012年1月1日 成果应用单位 数量 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大理市水务局、洱源县环境保护局 成果类别 公益类 授权发明 专利(项) 10 授权的其他 知识产权 (项) 3 二、项目简介 (限1000字以内) 本成果基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之“上游入湖河流净化及沿河低污染水的生态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及“农业与农村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针对云南省重要湖泊洱海已经进入富营养化初期的严峻形势,根据入湖河流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成因,丰富了入湖河流分区污染综合治理的“清水产流机制”创新理念,研发了“污染源头控制、低污染水收集与处理、河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河口湿地拦截”四级入湖污染河流单项技术,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体系”。 洱海流域污染负荷的70%左右来源于入湖河道,提升河道水质、控制入湖总量是实现洱海水质改善的关键。本成果引进和消化了瑞士苏黎世湖林特河小流域“污水不入河”的管理思路,创新提出了“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体系”,在通过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污染源大规模收集与资源化处理的基础上,在洱海北部主要入湖河流罗时江下游全程建设截污渠道,收集沿岸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水,结合生态护岸、水培经济作物湿地及河口景观湿地,实现了收集水和河道水的全量处理,罗时江入湖河口处水体透明度终年达到2米以上,实现了全量水体“清水入湖”的目标,对于洱海及类似湖泊的水质改善及富营养化控制具有示范价值。 本成果形成专利技术25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13项,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1篇,EI收录7篇,参编论文集1部。 项目成果支撑了《云南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防治规划》和《云南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规划工程方案,被集成应用于洱海保护中,在罗时江流域建成“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体系”核心示范区,罗时江河口考核断面水质实现根本好转,TN、TP指标由劣V 类/V 类提升到IV/III类水平,有效削减了入湖负荷,遏制了洱海富营养化趋势。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还应用于云南顺丰生物科技肥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环资委两次赴洱海调研,主任委员汪光焘在《人民日报》发表“湖泊治理保护的生态样本”文章,称赞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治理洱海的经验。云南省政府在省九湖工作会上,要求大理州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关于洱海保护的批示精神,着力抓好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并将洱海综合治理模式作为成功经验,进行辐射推广。 三、主要科技创新 (限8000字以内) 一、背景意义及研究路线 我国约92%的湖泊属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或受到富营养化威胁但尚属于“良好湖泊”。“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处于可逆的敏感状态,若加强治理较短时期内可能恢复到健康的“中营养状态”,任其污染将很快进入难治理的“富营养化状态”。洱海是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洱海水质由20世纪90年代的地表水II?III类下降到2003年的III?IV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