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晚唐诗人唐彦谦诗歌结构特点
论晚唐诗人唐彦谦诗歌结构特点
诗歌的结构与诗歌的语言一样,是诗歌重要的表现艺术之一。诗人对诗歌的剪裁不仅体现在诗歌的谋篇布局上,还体现在材料的取舍上。历朝历代的诗人都重视对诗歌结构的巧妙安排,而唐人尤是如此。作为唐末诗人,唐彦谦虽存诗不多,但不少诗篇都能汲取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运用倒装、反笔、跳脱等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结构在整体上呈现倒转离脱的特征,开拓、深化了诗歌的意境,为诗人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所以从他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我们能一窥唐人在诗歌结构上的独具匠心。
一、倒装入妙
唐人作诗讲求艺术构思,《文心雕龙》云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即指构思。高明的诗人总是精心结构,合理布局,选择最佳的表现方式,去突出主题,抒发感受,酿造意境。倒装就是诗人艺术构思的一种,它不是指语法意义上的倒装,而是涉及到诗歌的谋篇布局,涉及到诗意的提炼,意境的创造,是一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视角。很多唐诗因运用了倒装的表现手法,使得原来较为平庸的诗思变得独特而新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唐彦谦有不少运用倒装手法的诗,虽算不上是千古名作,但从中能见诗人的构思之妙,如《韦曲》:
欲写愁肠愧不才,多情练漉已低摧。
穷郊二月初离别,独傍寒村嗅野梅。
此诗是诗人途径唐朝风景名胜之地?D?D韦曲时的心情写照,题为写景,实是抒情。起句直抒胸臆,自嘲才能有限,无法将内心的愁闷一一写下,可见诗人的愁思可谓多矣。次句承接首句,解释愁思为何如此之多。练漉一词道尽诗人一生的艰难曲折和磨炼心酸,低摧凸显出一个憔悴枯槁的诗人形象。唐彦谦生逢乱世,亲睹农民起义,两都覆没和战火纷争;晚年附于强藩,仍免不了被一贬再贬的可悲命运,可谓练漉一生!然而诗人却未明说自己愁思缘由,而在末句暗用王羲之事,委婉述之。嗅野梅,据说王羲之于晋朝混乱之时,整日默默无语,惟捻花嗅香。唐彦谦此处暗用其事,暗喻己之处境和王羲之是何等相似,而自己对唐王朝的担忧之情不在王羲之下,可谓措词委婉、用事幽僻。
事实上,诗人除了在诗歌语言上下功夫外,在诗歌的结构上亦很用心。此诗乃诗人离别途中经过韦曲时的心绪感受。二月,还是春寒料峭之时,诗人却要远赴他乡。阴冷的天气,萧条的穷郊,给本已愁肠满腹的诗人又添几份凄凉之感;而盛开于寒村的一株野梅,则更加触动了诗人内心的家国之感。于是国家命运飘摇之感夹杂着身世孤苦之感一起涌向诗人的心头。所以从穷郊二月初离别,独傍寒村嗅野梅写起,本在情理之中,而诗人却将表白心情之句倒装于首二句,愁肠、多情练漉几字,悲怆苍凉,得涵盖全篇之势,再以初离别、嗅野梅两句承之,交代了引发愁肠的缘由,同时将首二句浓烈的情感收缩在平淡的叙事描写中,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又如《春阴》:
一寸愁肠百虑倾,旅愁危涕两争禁。
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感事不关河里笛,伤心应倍雍门琴。
春云更觉愁于我,闲盖低村作暝阴。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深沉苍凉的家国之感,而诗人这浓烈的忧思全是由闲盖低村的淡淡的春阴引起的。诗题为《春阴》,但起句却避开春阴而云愁肠、危涕,接下来连用四个典故来渲染诗人的满腹愁肠,最后将笔锋一转,以春云承之,既道出了一寸愁肠百虑倾的缘由,又将抒情转入写景,以景结情,更深一层地表现了诗人的愁思。《唐体肤诠》评价此诗曰:倒出春阴,手法甚别。愁于我三字以绾全篇。评价甚是。这首诗在结构上不仅运用了倒装法,同时抒情又兼离脱之妙,以景结情,看似情断,实则更进一层。
唐彦谦还善于运用倒装之法创造出诗歌警策的发端。关于诗歌的发端的重要性,历来的诗论家都有所论及。如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起手贵突兀等,都认为若起句起得好,则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唐彦谦的一些咏史诗就因倒装手法的运用,给人一种震人耳目的艺术效果。如《邓艾庙》:诏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诗人因见成都仍有邓艾庙,认为这是诏烈遗黎的奇耻大辱,进而联想到祸国殃民的谯周和蜀国惨遭灭亡时令人痛心的场景。所以先写血食巴山伴武侯的邓艾遗庙方是常理。然而诗人舍此言彼,以诏烈遗黎死尚羞发端,振聋发聩,情理反常,令人错愕。死尚羞、恨谯周,苍凉、愤慨中透出无奈之情,笼罩全篇,下以千载留遗庙句继后,承上交代了死尚羞的缘由。所以,全诗倒装出诏烈遗黎死尚羞句,既见诗人感情之热烈,爱憎之分明,达到讽谕强烈悠远的艺术效果,在诗歌结构上又能提挈下文,领起种种观感,使得诗歌在整体上显得气势峻耸。
类似的还有《楚世家》、《八月十六日夜月》等都是以倒装之法结撰首联,有意在笔先之致。
二、离脱之法
《艺概》云:章法不难于续而难于断。……然抛针引线,全靠眼光的不走;注坡蓦涧,全仗缰辔在手。明断,正取暗续也。所谓明断,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