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专题--视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专题--视角

阅读专题(一) ——关于写作视角 练习1:14届徐汇一模 本文以“我”的视角来写二姥姥,对此作赏析。 答案:本文从“我”的回忆起笔,第一人称直观再现二姥姥的生活情境,以孩童的好奇和纯真来探究、体察二姥姥身世和心理:一个漂亮娴静、心善手巧,因身份特铢被压抑的女性形象逐渐清晰,表达了“我”对二姥姥近乎直觉式的悲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叙述视角,人物品性、情感,效果) 一、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总起来说就是四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 较晚近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多了起来。 还有一类较为罕见的叙述视角是第二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 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故事中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 其次,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 作用: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抒情性,真实自然,便于心理描写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情感。 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者某个角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这是一种很少见的叙述视角。因为这里似乎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尽管这只是个虚拟的读者,但可能会使现实中的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作用:增加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宋朝的雨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11、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你”。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案: 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口吻行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苏轼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在苏堤邂逅苏轼;使叙述和抒情更加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分)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由于叙述者通常是身份不确定的旁观者,因而造成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客观冷静、全方位地叙述事件、表现人物,便于叙事和议论。 叙述视角——叙述者自身特点 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的叙述者会产生不同效果。 练习2、12年上海高考 5.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 叙述视角转换 1、变换人称 中国传统的白话短篇小说是从“说话”(即说书)艺术中发展起来的,说话人为了吸引听众,需要绘声绘色地模拟故事情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