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慈善保障.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章 慈善保障 九章 善保障 DIJ IUZHANG CISHAN BAOZHANG 底区域居民虽非名门望族,也无工商巨贾,但几百年来,各种慈 善活动从未间断,明清至今出现过若干位慈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 ,乡镇建立敬老院,村里“五 立后 贫病孤寡救助统一纳入政府民政业务 ” ,由村集体出资抚养,而 保户 及丧失劳动能力的社员,一般送至敬老院 。 ,乡村做到了 民间邻里救助不绝 21 世纪以来,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立 , , 底村多次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企业和村民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 被评为鄞州区慈善工作先进集体。 152 ———湾底村志 一节 旧时慈善 时湾底慈善事业缺乏文献记载,最早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慈善人物及其 善举乡里传颂至今。 许竹泉 明朝《将仕第竹泉许君碑碣》记:“一日二佣染疫甚剧,众请遣之,竹 泉先生时疑疾其不测,旦暮备汤药,呼其家人就佣调治,得以瘳。”可见许氏世祖许 竹泉就有善待婢仆,为佣人施医施药的善举。 张贤标 晚清前湾底人,在鄞县城(今宁波城区)经商致富后,不忘村中父老, ( 年 ,另建有房子 甲午年 1894 ), 42 岁,出巨资在村里建造宗祠并负责监修 七八间 办义庄,置义田,救济困难族人,在族中深孚众望,家谱“议规”中专门有一条记写 他的事迹。 坤乾的祖父 因许坤乾幼年丧父,不知道祖父姓名。他是晚 、民国时外许 。遇到邻人有难就主动施救,对外来难 , 家人,大畈种田,颇有家财,而乐善好施 民 供吃供 ,直到找到工作为止,以至于那些受过恩惠的外来长工或短工,一遇到天 气突变要下雨,会放下自己雇主家的农活,抢先帮许家收晒场里的谷物。 。 蔡财林、李信翠夫妇 民国时大路桥自然村人 蔡财林 家境并不富 (1886—1938)系技术不错的漆匠, 裕,但乐善好 。 施 1929 年,鄞县沈风水村沈祝三(1877—1940 ),1908 年在 ,后 ,蔡财林 汉口创办汉协盛营造厂 承建武汉大学新校舍 受 。 (茅山小花 雇远赴武汉做漆工 同去漆匠、同乡徐庆惠夫妇 )不 ,蔡财林、李 园自然村人 幸早逝,留下3 个未成年的儿子 一 信翠夫妇热心资助其成人。夫妇俩收养7 岁 儿周秀 , 直养到18 岁助其出嫁。回到大路桥之后,李信翠(1900—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