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docVIP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试题

PAGE PAGE 1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 1.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  ) A.冷锋附近,气流上升 B.海域广阔,气流上升 C.空气聚积,气流下沉 D.地球冷极,气流下沉 2.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此次“极涡”南下(  ) A.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 B.带来了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 C.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 D.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答案 1.D 2.D 3.B 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判断,极地涡旋发源于北极,属于地球的高寒地区,故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选D。第2题,根据高空风向的受力分析:高空,由于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平行于等压线,根据甲地的等压线的分布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甲地的风向为西南风。第3题,根据题意,极地涡旋造成寒潮,冷空气南下,使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包括中国,选B;寒带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排除C。极端天气的出现在于全球气候变暖,排除A;气象灾害—寒潮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排除D。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图中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根据整体风向为逆时针旋转,可推断为北半球气旋。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天气系统影响北美洲东部地区。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在锋面气旋中,暖锋一般位于气旋的东侧,而且雨区在锋面之前,可推断④地具备上述条件。故选D。第5题,甲地位于锋面气旋的东南方120~150 km处,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3小时后刚好影响甲地区。甲地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等压线比现在要稀疏,风速变小。故选C。 土尔扈特为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土尔扈特人于17世纪20年代迁至里海北部一带。该部落约20万人于1771年冬季赶畜群携辎重开启路途艰辛的归国之路。据此回答6~7题。 6.土尔扈特人选择冬季启程归国是由于(  ) A.躲避夏季洪水 B.便于辎重渡河 C.避开酷暑高温 D.利用冰雪取水 7.土尔扈特聚居区牧地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 A.里海水汽 B.印度洋水汽 C.大西洋水汽 D.冰川融水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题目中提到该部落携辎重(古时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归国,而归国路上有河流阻拦,此处冬季温带大陆性气侯区气温低于0℃,河流结冰,便于辎重渡河。第7题,印度洋水汽很难到达中亚;里海面积较小,影响不大;位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牧地周边无高大山脉。中亚地区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故选C。 下图为“鄱阳湖2000年~2010年间枯水期不同水位的天数统计图”。回答8~9题。 8.据图可知鄱阳湖图示年间(  ) A.枯水期天数波状上升 B.丰水期天数不断减少 C.丰水期呈现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 D.枯水期水位不断上升 9.2015年初,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下列对鄱阳湖出现近极枯水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水被长江抽空 B.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减少 C.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D.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 答案 8.A 9.B 解析 第8题,图中两条曲线相比,湖泊水位低于10米的持续天数更适合作为枯水期。观察小于10米的曲线可发现2000~2010年间,枯水期天数大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枯水期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故选A,D错。图中看不出丰水期数据;B、C错。第9题,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补给干流水增多,水位下降;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注入湖泊水量少;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而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会增多。故选 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10~11题。 10.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 11.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 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 B.流量小,汛期开始晚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开心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