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汉魏六朝遗令艺术特色
试析汉魏六朝遗令艺术特色
[摘要]纵观汉魏六朝遗令,作为一种非文学的创作,其本身具有浓厚的可读性和不灭的生命力,究其根源在于文中浓重而毫不掩饰的真情和理趣之美。文学创作应该“以情纬文”在此得到了更深的印证。
[关键词]汉魏六朝;遗令;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0)04-0081-04
据清人严可均所编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文》统计,现存汉魏六朝临终文约有166篇。西汉有11篇,其中帝王遗诏1篇,臣子奏议5篇,士人遗令5篇;东汉有38篇,其中遗诏5篇,奏议9篇,遗令24篇;三国有22篇,其中遗诏3篇,奏议7篇,遗令12篇;晋代有28篇,其中遗诏3篇,奏议10篇,遗令15篇;南朝有39篇,其中遗诏8篇,奏议9篇,遗令22篇;北朝有28篇,其中遗诏6篇,奏议7篇,遗令15篇。
对于临终写作这种现象,古人早已有所关注,《昭明文选》中“诗丙”之“咏怀”就录有西晋欧阳建的《临终诗》。有关史书也或详尽或简略地记录了一些古人临终为文的现象,如《汉书》、《后汉书》中就有大量汉代王侯临终前自为歌诗的记载,赵王刘友临终作《歌》,广陵王刘胥亦作《歌》,后汉少帝刘辩临终作《悲歌》。其他如孔融、苻朗、谢灵运、范晔、顾欢、吴迈远等临终各作有《临终诗》,谢世基、谢晦临终自为连句诗,在相应史书的本传中均有较具体的记载。据历代文献记载,古代临终撰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历史上所留临终文的数量也较为可观。本文主要针对汉魏六朝遗令的艺术特点进行论述。所谓遗令是指普通士人在临终时写给亲人朋友的文字,其中尤以写给子孙后代的为多。
一、行文具有散体化和口语化的特点
南北朝以前这种口语化的特点尤为明显:
吾奉使不称,微功不立,身死惭恨,义不可以受赏赐。汝等赉兵马诣边,乞效死前行,以副吾心。(东汉祭彤《临终敕子逢参等》)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于死者也。汝必敛以时服。且人生有处所,死复何在耶?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而已。(三国魏赫昭《遗令诚子凯》)吾、汝相称,读罢仿佛其人在对你耳提面命,让人不觉其为书面创作,仿佛只是将临终者的话语直录下来的语录而已。
如果说魏晋以前文学创作还处于不自觉的阶段,那么伴随着魏晋以来人的自觉,至南朝时,在文章领域里先前或以气势为美、或以思想取胜的散体文的独霸局面逐渐被一种讲究对偶精工、用典恰切、辞采华丽、声韵和谐、注意形式美的骈体文所代替,这时,除了在历史和其他少数学术著作中,散体文字还保有一块地盘以外,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在这种形势下,遗令依然不受感染而保持着自己散体行文的特点,就不能不说散体化是它的特点了。那些最适宜也只能用散体展开的对死后葬礼的安排、祭祀的设置姑且不说,就是那些忆往事、抒胸怀之作也大抵不出散体一路。如: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但官序不失等伦,衣食粗知荣辱,以此阖棺,无惭乡里。往忝吴兴,属在昏明之际,既暗于前觉,无识于圣朝,不知天命,甘贻显戮,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自念负罪私门,阶荣望绝,保存性命,以为幸甚,不谓叨窃宠灵,一至于此。常欲竭诚酬报,申吾乃心,所以朝廷每兴师北伐,吾辄启求行,誓之丹诚,实非矫言。(南朝梁袁昂《临终敕诸子》)
虽然较之南朝以前的作品要文雅工整得多,但依然以散体的灵活自由取胜而不以形式的讲究为贵。以“通脱”闻名的曹操临终做《遗令》一文,其中以散体的形式不厌其烦地讲到了遗下的衣服和妓妾怎样处置,每逢节日如何祭祀,儿孙们如何谋生等问题,引得后来的陆机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
细究起来,遗令的散体行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临终者的无暇也无意藻饰是其一,而骈、散文在气质、功用、性质上的差异则是其二。“散文主文气旺盛,则言无不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转。”散文以明道为目的,骈文以本身形式美为价值。骈文属于美文,而“散文在文章上的功用,是了解而切于实用的,严格地比较起来,散文有着下列几种美点:(1)不用文饰,容易把自己的意见尽情发挥。(2)可以不拘牵于形式。(3)不在声律上考究,文章的气势可盛”。因此用散文来叙事、抒情和说理更易臻于灵活的境域。再加上临终者本身的文学素养问题,弃骈求散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偶有骈丝俪语也只是天作之合的结果罢了。
二、突出“情”字,以情纬文
散文适宜于自我意见的表白,以气势取胜;骈文讲求形式美,以情韵为贵,但这并不意味着散文就不是以情动人,只是它往往直抒胸怀,或激切或沉郁,不似骈文那样回环婉曲,当然这也是就整体而言。遗令作为一种散体文章,既然不能以形式技巧取胜,其所以能产生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奥秘就在于写作者从心间流到笔尖的浓浓情意,可以说遗令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