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南新蔡方言语音一些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河南新蔡方言语音一些特点

试论河南新蔡方言语音一些特点   新蔡县位于驻马店地区东南部,地处淮河流域,两省四市六县交界处,下辖23个乡镇,365个行政村,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春秋时期,蔡平侯依附楚国,建都于此,故新蔡方言在保留中原官话特点的同时,更多地接受了江淮官话的影响。与普通话相比,它在语音上表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些语音的演变,古音的保留更符合语言演变的规律,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新蔡方言的一些特点作出说明。   普通话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通用语言,它的发展代表了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在使用人口上也表现出独有的优势。而且由于古代多数韵书都是以普通话(当时称雅言)为基础编写的,所以现在我们通过普通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代语音的演变轨迹和规律。但不能由此就忽略方言的作用,有些方言保留了很宝贵的语言资料,是我们了解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很多方言的发展更加符合语言发展演变的趋势。仅就新蔡方言来考察,就能发现新蔡方言中某语音的发展较普通话更合乎语音演变的规律。   1.“科”“颗”“棵”“课”等字的韵母在新蔡方言中读作[uo],而不是[],通过古今字对照,我们发现,果合一戈、果、过韵在普通话中大都读作[uo](帮组声母本身就带有圆唇色彩),所以不能和[u]以及以[u]开头的韵母相拼),只有个别例外(如讹),但也有被同化的趋势。这种现象还出现于泽(陌韵澄母),在方言中读作[]与和它同一韵的知组声母中的其他字读音相同。所以,方言中的读音较为合理。又如液(昔韵喻四)在新蔡方言中读作[i],亦符合昔韵的演变趋势。与此相比,普通话似乎违反了演变规律。再如,姘(青韵滂母),聘(劲韵滂母),与它们同一韵的大多带后鼻音[],轴(通合三屋韵澄母),普通话读作[]在新蔡方言中则读作[],比较与之同韵之字,方言读音更合规律。   2.吃(?耍?(锡韵溪母)[]在新蔡方言中读作[],由尖团分化合流规律和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规律可知,方言中的读音更合乎语音发展规律。   3.杏(梗开二梗韵匣母)在新蔡方言中读作[],考察这一韵中的其他字发现,它们均读作[],说明方言中韵母的读音更为准确。匣母在浊音清化时,归于晓母,读作[x],后又因尖团分化,分化出[x]和[],但如果“杏”读音较科学,则“杏”的方言读音[]也是符合规律的。   4.?U(假开二?l韵溪母),普通话读作[kh],而新蔡方言读作[thi??],通过与假二?l韵其他字的比较,?U应读作[i??],而声母由于尖团分化规律,在齐、撮二呼前读作[th],可知[thi??]读音更为科学。   5.他(果开一歌韵透母),普通话读音是[th??],在《广韵》韵母与现代普通话韵母的对照表中,歌韵在现在普通话中主要有两个读音[][uo],[??]是个例外。即按规律,“他”应读作[th],[thuo],而新蔡方言的读音[th]解决了这个例外问题。   下面再来分析一些多音字,从中可以更深地体会方言较普通话更合语言发展演变规律。如,“凿”(宕开一铎韵从母),“着”(宕开三药韵知、澄母)在普通话中都是多音字,“凿”有两个读音[tsuo]和[ts??u],“着”有三个读音[??u],[uo]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个字所在韵的其他字大多只有一个读音,而方言中刚好也只有一个读音,分别是[tsu],[??u],与这些字相同。普通话则在保留这个读音的同时,另一个读音也在使用,或者逐渐吸收了合规律的读音。说明了普通话在不断地吸收方言的优点,逐渐趋向规律化。又如,“檗”(梗开二麦韵帮母)在方言中读做[p],与这一韵中其他字读音相同。考察“脉”也有两个读音[mo],[m??i],说明这两个读音现在并存。那么“檗”[po]读作[p]也有了科学依据。再如,“削”在普通话中有两个读音[y]和[i??u],而在方言中读作[yo],再与“药”[i??u],“约”,“却”,“雀”[y]比较,可知它是语言发展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连接[i??u]、[y]和[yo],而不至于将药韵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读音。同时也表明了[y]与[yo],[i??u]与[yo]之间是有联系的。   另外,有一些所谓的错别字,如“制造”中的“造”[](效开一皓韵从母),“饲料”中的“饲”[](止开三志韵邪母),“泌阳”中的“泌”[pei](上开三至韵帮母),“捕”[fu](遇合一暮韵并母),也有它们产生误读的根源。《广韵》35个声母中有十个全浊声母,后来都清化,其中又按平仄分为送气与不送气。在浊音清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合规律的现象,“造”,“捕”就属于这种情况。它们都是全浊声母,“造”归入不送气精母,方言将之归入不送气清母,“捕”归入不送气帮母,方言将之归入送气滂母。其中,以“造”为声旁的字如“糙”则归入清母,而“撮”(末韵清母)在普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