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道德经中反弹琵琶辩证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道德经中反弹琵琶辩证思想

试析道德经中反弹琵琶辩证思想   内容摘要:反弹琵琶,原本是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使用正话反说这样看似矛盾的方式,针砭时弊,提出治国之道和修身之法,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道德经 正言若反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冲突双方彼此领悟决定了事物成长的大体方向,这一大体方向就是朝着冲突的对立面改变。[1]真变假,善变恶,美变丑,战争转化为和平,先进变成了落后。[2]万物变化,莫不如此。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也提出了同样的辩证法命题。《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3]老子看到并揭示出世间一系列冲突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存在的,而须相互依靠、互为基础。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他把事物都包含在向着相悖方向转化的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些理论都体现了他“反弹琵琶”的哲学思维。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正面前进遭受到阻碍时,就需要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当到达相反方向的极点时,人们会突然被反弹回来,以相较正面前进更快的速度奔向目标。就像退一步才能进两步,就像回收的拳头出击会更加有力。[4]本文从《道德经》中简要选取几章,分析老子如何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来修身、为人、治国。   一.修身之法:大巧若拙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5]在老子的这一系列辩证命题之中,“大成”、“大盈”、“大直”、“大巧”是“正言”,“若缺”“若冲”、“若拙”是“反言”。《说文解字》中:“正,是也。从一、止或一、足,会意。”[6]原意是指用足一直前进,引申为正面或肯定。矛盾的一方为“正”,那么另一方就为“反”。   在老子看来,有欠缺的东西才完满。所谓白璧微瑕,宇宙内的万事万物因那一点点的缺陷而永恒,晚晴中兴四大名将之一的曾国藩,将自己的书房名为“求阙斋”,他认为:“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7]为防盈戒满,“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耆,皆使留其阙陷,”[8]故以“求阙”名其斋。求一点缺陷;看似空虚的物体才充盈,看似弯曲的物体才正直,因为直线是抽象的数学模子,是观念上的物体,它在空间中仅仅包含位置和方向的特性。世界上存有直线这一观念,然而,我们却不能找到可以称为直线的物体。   看似口讷的人最有辩才,历史文献上提到的人物多半如此,南唐是五代时期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除了李?Z和李煜这两位擅作词的君王,还有一大帮很有文化的大臣,比如文士徐铉。明代冯梦龙《智囊》中记载:“‘三徐’有关于江左的著作,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铉尤最。会江左使?C来奉献贡品,例朝廷临时委派的官员押伴。朝臣皆以应对得益的言语不能为惮,宰相亦艰其选,请于艺祖。艺祖曰:“姑退,朕自择之。”过了一会,左(王当)传宣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认识字者十人以名入。宸笔点其一,曰:“此人可!”在廷皆惊,中书没有胆量复请,趣使行。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竟往。渡江,始铉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无法答,徒唯唯,铉不测,强聒而与之言。过了一段时间,既无酬复,铉亦倦且默矣。”[9]赵匡胤以“木讷”相对,是很妙的“大辩若讷”。   老子的“大巧若拙”也是道家清净无为思想的体现,《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芸芸众生。芸芸众生负阴而抱阳,冲气主要是为了和”[10]。道是孕育生产万物的本体,且遵循“道法自然”的准则。因此只要适应天道自然,不加以人为控制,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真正的“巧”就是顺其自然实现目的,人为干涉,用力过猛,只会适得其反。这一切看似笨拙的行为,实际有着哲学意味的大智慧。   二.为人之道:曲则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贤人抱一为世界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夺,故天下没有能和其争之,古之称其为曲则全者,岂谎言哉!诚全而归之。”[11]曲者,不全也。然能专门从事其所偏,致精乎此,旁达乎彼,闻一知十,九必会其全也。自初即欲求全,则志大心劳,分而不专,终不及全矣。”[12]孔子在《系辞传》上也说“曲成万物而不遗”[13]。由于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世界是曲线的,是圆周形的,在这物理世界,所有事物并非是直线,全是圆的,圆即是直的。常常讲到的直,是把圆分切拉伸,叫它直,因此说世界万物,全部是曲线,故曰“曲成万物”。   同样,这一思想可以运用到为人处世与利人利己之道,擅用曲线巧妙地一转,便能做到相安无事。古时大臣像君王进谏,运用讽谏委婉劝说总能事半功倍,也是保全自身的良策。齐景公,春秋时代的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