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对生态旅游之环境态度与行为关系之研究以高雄县....doc

游客对生态旅游之环境态度与行为关系之研究以高雄县....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客对生态旅游之环境态度与行为关系之研究以高雄县...

遊客對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三民鄉賞螢活動為例 The Relationship for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Behavior—A Case Study on Firefly-Watching for San-Min 周欣怡 Hsin-Yi Chou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四觀三甲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遊客對生態旅遊之態度,並探討不同遊客特性對生態旅遊環境態度與行為的關係,以及不同遊客環境態度與行為的關係,其中遊客特性又區為社經背景及個人因素來討論;以現地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資料,並利用項目分析、信度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以高雄縣三民鄉參與賞螢活動的旅遊為例,希望能對該地區未來發展規劃有所建議。 此研究除可了解不同遊客參與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行為外,並可從中了解到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欠缺何種觀念,以有系統的將此欠缺之觀念透過教學、媒體、生態導覽解說等方式傳達給遊客,希望可籍此提高遊客素質,以維持生態環境之永續經營。 關鍵詞:生態旅遊(ecotourism)、環境態度(environmental attitudes)、環境行為(environmental behavio) E-mail: HYPERLINK mailto:coolshop27@.tw coolshop27@.tw 不錯 一、緖論 1.1研究動機 在台灣生態旅遊因政府及民間的推動以成為非常盛行的遊憩活動之一,在尋求一種觀光旅遊與自然生態共存的情況下,生態旅遊只是設法將對自然環境的傷害降至最低,自然環境提供遊憩使用後,多少都會受到不同程度之衝擊,不但造成該遊憩地區環境品質退化,也將使遊客的體驗減底(李思屏,2001)。有文獻指出大量的自然環境經由生態旅遊之名義開發,造成了自然資源的破壞,如高雄縣六龜鄉采蝶谷(梁明煌和朱筱韻,1999)。其實,生態旅遊推行至今逐漸受到不嚴格定義其意義的遊客歡迎,旅客的行為與態度已逐漸受到質疑(Warner,1999),生態性傾向或許會有許多令人驚奇的地方,然而人們熱切渴望擁抱自然生態的同時,卻忽略了近二十年來,觀光遊憩的衝擊研究。如果生態旅遊越來越興盛,則它可能會造成生態系統和觀光旅遊之間的失調(Wall,1997)。 無限度、任意的接觸自然並非所謂的生態旅遊,走入自然、接近自然,只是旅遊初步的概念,而生態旅遊則包含很多環境保育的教育意識。就台灣而言,生態旅遊除了對自然保護區等旅遊地有管制辦法或是解說教育,在另一方面則是個人行為的自覺,因為遊客的參與往往是整個活動旅遊的主要推動角色,當生態旅遊資訊在生活中隨手可得,則需要了解遊客對生態旅遊的態度為何?是否會影響其旅遊時的行為?因此,希望藉由這次的研究調查,能了解遊客對生態旅遊的態度,並探討遊客行為與生態旅遊態度之間的關係,或是有其他個人因素影響?希望對生態旅遊素養品質上能有所幫助。 1.2研究目的 1.2.1了解不同遊客特性-社經背景對生態旅遊環境態度的影響。 1.2.2了解不同遊客特性-個人因素對生態旅遊環境態度的影響。 1.2.3探討遊客特性-社經背景對環境行為之影響。 1.2.4探討遊客特性-個人因素對環境行為之影響。 1.2.5探討生態旅遊之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關係。 二、文獻回顧 2.1生態旅遊之相關文獻 2.1.1生態旅遊之定義 生態旅遊之概念,開始呼籲,文化、教育和旅遊界的再思考。以當地文化、環境最小衝擊、給予當地最大的經濟效益與遊客最大滿意程度為衡量標準,提倡一種生態上的觀光(Greniet et al.,1993)。「旅遊與保育:衝突、併立或是共生」的疑問。生態旅遊是一種期望對當地環境的衝擊最小,對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的保育有所貢獻,必須創有基金提升持續保育生態的、人文的資源,強調遊客和當地的相互交流與了解,並能增加當地社區的經濟利益、就業機會與社會福祉(Sirakaya et al.,1999)。生態遊不應只是袒時間的流行,也不是環境利益的風潮,必須往下紮根反對不負責任的環境行為。應提倡以「walk lightly」的旅遊方式,透過適當、小心的規劃,包括遊客環境教育、居民解說訓練、及鞏固當地居民的主導地位,期許環境和經濟利益之間能取得平衡,且保護受到威脅的自然地區,建立自然、歷蚔以及原住民或該社區的文化的旅遊;強調遊客以欣賞、參與、保護的敏感與非消費性的角色來跟社區互動,透過付費的方式,對當地保育與居民有所責任與品饋,並讓遊客自然而然在旅遊中有所覺醒,瞭解環境資源是需要保護的並樂於參與保育行動(李思屏,2001)。 2.1.2生態旅遊之反思 生態旅遊對環境造成的可能影響有三個層面,包括環境、經濟、社會因素。 環境 遊客常被鼓勵帶走照片,留下足跡,但照片的取得是否打擾野生動物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