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原理.ppt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 四、地震勘探方法 五、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六、地震勘探发展史 七、世界石油产量预浏 第1章 绪论 1、地质法(Geological): 在矿产调查中,通过露头、岩石、 岩心观察,来研究成矿的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实现找矿 的一种方法。 2、地化法(Geochemistry):取样、分析化验 这是对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水系以及湖底沉积物等天然产物中一种或几种化学特征作测定,测定结果所发现的化探异常,实现找矿之目的,包括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金属量测量)、水化学方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等。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种类比较多,常用的是土壤烃气体测量、土壤硫酸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汞和碘测量法等。 第1章 绪论 4、钻探法(Drilling): 为勘查地下含油气情况所钻的油气探井,有4大类(1)参数井:了解盆地或凹陷中生油岩和储集岩等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和分布情况;(2)预探井:了解圈闭中是否含油气和储集岩分布情况;(3)评价井:在预探井发现含油气储集层后,为探明该圈闭或油气藏含油气面积和地质储量所钻;(4)资料井:为获得油气藏油层参数钻井取心(供检测与分析)所钻的井。特点:点或多点结合、直接勘探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 四、地震勘探方法 五、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六、地震勘探发展史 七、世界石油产量预浏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Gravity)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Magnetic) 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Electricity) 地震法——岩石弹性或波阻抗差异,为现今的主要方法. (Seismic exploration)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1、重力勘探: 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密度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重力勘探是研究反映地下岩石密度横向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用以提供构造和矿产等地质信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接近较大密度的物体时,其引力增大,反之引力减小,由此在地表上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异常的规模、形状和强度取决于具有密度差的物体大小、形状及深度。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磁法勘探: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磁性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在自然界中,由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许多岩石或矿石都不同程度地被磁化而具有磁性,具有磁性地质体所产生的磁场迭加在正常地磁场之上的异常磁场。磁法勘探的主要任务就是测定和分析研究各种磁异常,找出磁异常与地下岩石,地质构造及矿产的关系,作出地下地质情况和矿产分布等有关结论。 3、电法勘探: 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电性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电法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或天然产生的直流电场或电磁场在地下的分布规律来研究地球结构、地质构造及找矿的一种物探方法。电法勘探是以岩石或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主要研究的电性差异参数包括:电阻率、激发极化率、介电常数、导磁率、电化学活动性等。电法勘探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们广泛应用于金属及非金属、石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勘探研究工作中。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4、地震勘探: 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波阻抗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规律来确定地下矿藏的方法。实践表明,地震勘探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几乎所有的石油公司都依靠地震勘探资料来确定油气勘探和开发井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提供丰富的地质细节,极大地发掘了油藏工程的潜力。 地震勘探方法在寻找地下水资源和民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建造高楼、堤坝、道路及海港等大型建筑物时利用工程地震勘探可以测量基岩深度,探测建筑物下面是否有溶洞或松软地质体,探测核电站周围是否存在断层,避免潜在的危险。 地震勘探方法对灾害地质,如天然地震的主要分布和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探对地学理论建立与完善的贡献 地球物理勘探对板块构造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发现洋中脊、俯冲(仰冲)带、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机制有如下方面贡献: 1 洋脊为高地热流异常区。中央裂谷附近的热流值常是深海盆正常值的2—3倍。 2 重力测量洋中脊中央裂谷带常表现为重力负异常区。 3 地震波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时莫霍面不清,地壳有明显变薄的趋势。说明洋脊是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部位,温度较高,密度变小,有部分物质熔融变为岩浆(反映重力值降低,波速降低),洋脊是地热的排泄口(反映热流值较高)。 4 发现横穿洋脊方向所测得的磁力异常曲线相似,每一侧的正负异常都在另一侧同样的位置出现;证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