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0章文学篇.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0章文学篇

主要内容一、民族作品搜集整理和价值认识二、各族传统文学概况一、作品搜集整理和价值认识 广西各少数民族都有比较发达的口头文学传统,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仅少数作品通过汉字、土俗字的记载而流传于世。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记录和整理,成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学的一项基础工作。(一)记录和整理 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沮》,记载有完整的《叶限故事》,这是世界所流行的《灰姑娘》型故事的最早记录。段成式在书中说:这故事是昌州溪尚人李士元向他讲述的,可见广西地区的民间故事,早就由文人转述而流传于中原地区, 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专著论述的, 不能不提到唐朝人莫休符的《桂林风土记》, 宋朝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明朝人邝露的《赤雅》,则是把风俗, 民间月头文学及社会生活熔于一体, 对今天研究古代的广西民间文学, 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应该认识到, 他们或多或少都带有猎奇的眼光。 把广西民间文学当作社会科学而进行考察的,当推石兆棠先生。20世纪30年代时石先生就系统地记录了《壮人结婚仪式歌》,发表在当时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上, 以后, 刘介先生在南宁和桂林主持广西特种部族学校时, 才比较有广泛的搜集。他们出版了《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他们搜集的民间故事, 在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中, 被大量引用。 至于把民间文学当作一门学科来认真对待的, 则是1949年以后的事。这时期的民间文学工作, 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人民政府建立以后的1949年12月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1958年; 从1958年到 “文革”开始的1966年; 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 第一个阶段正值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以民间文学还不可能当作一件重大工作来进行。而只能是一些文艺工作者凭着个人的喜好, 结合着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群众运动进行零星的搜集。后来也有几次较深入的搜集工作, 但也都是为着专门的需要把民间文学搜集当作附带工作进行的。 当时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委员会的工作组、为要制定民族文字需要, 也搜集了不少的民间故事和歌谣等。另一个是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 他们为了要了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也搜集到不少的民间故事和歌谣。当时的做法和以后民间文学“全面搜集”的方针当然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一九五八年三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了。不久,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学院发出号召, 要编写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史。这样, 在广西科学委员会和广西文联统一领导下, 成立壮族文学史编辑室。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和经费, 才说得上能够贯彻“全面搜集, 慎重整理, 加强研究, 大力推广”的方针。当时, 机构专业人员很少, 临时从广西桂林师范学院抽调两班大学生组成采风队,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 搜集到约五、六百万字资料, 后来编印成九大本铅印资料集。 接着, 成立了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筹备小组。鉴于前阶段主要搜集壮族民间文学,所以又把民间文学向纵深方向展开, 把重点放在瑶、侗、苗等各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后来编印出瑶族民间文学资料油印本十册, 约二百万字, 苗族民间文学资料八册(油印本) , 约一百六十万字, 侗族民间文字资料八册(油印本) , 约一百六十万字。环江文化馆自行搜集毛难族民间文学资料油印本一册, 约二十万字; 南宁市编印一本南宁民间文学资料一册, 约二十万字。 十年浩劫, 广西民间文学遭到厄运。民间文学工作者有的关牛棚, 有的被流放。民间艺人也不能幸免, 有名的歌手王三弟,人称现代的刘三姐, 竟因为他敬奉刘三姐而遭到批斗,饮恨身亡。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所保存的原始资料原来都编号进档的, 在一场大水中全部泡在洪水中。水退以后虽搬出来翻晒, 但损失极为严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落实了政策,民间文学工作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这时, 恢复了机构,又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搜集,比如: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过去只搜集到传说, 歌谣体却没有搜集到,这期间,搜集到三个手抄本, 后来, 和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协作,相继搜集到二十二个不同抄本。又如: 瑶族创世史诗《蜜洛陀》, 由于过去的搜集工作缺乏科学性,这期间,又重新组织力量, 配备了录音机, 把一万五千多行的史诗搜集完整 标志着广西民间文学事业的繁荣, 首先表现在出版大量的民间文学书籍。从一九七八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 广西整理出版的民间文学书籍就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壮族民间故事选》,《侗族民间故事选》,《瑶族民间故事选》,《侗族民歌选》,《瑶族民歌选》、《毛难族京族民间故事选》、《桂林的传说》。 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神弓宝剑》、《毛难族民间故事选》、《南宁的传说》、《桂林山水的传说》,《瑶山里的传说》, 侗族古歌《嘎茫莽道时嘉》,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