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西乡土音乐课程化实践探索
闽西乡土音乐课程化实践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闽西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我省乃至我国的音乐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如龙岩的歌舞音乐《采茶灯》、客家山歌《韭菜开花一管子心》《风吹竹叶》等长期以来被编入国家中小学音乐教材,被人们熟悉和传唱。本着抢救保护、传承发扬闽西乡土音乐,龙岩市普教室牵头做了《闽西乡土音乐课程化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漳平市承担子课题的实验。课题研究开展以漳平“三乡文化”为依托,努力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乡土资源与音乐教学的充分结合。提高学生对漳平乡土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而传承弘扬乡土文化。
二、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为准备阶段
成立组织机构,拟定实验方案,师资培训学习,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一)成立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以校领导为实验课题组负责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指导,音乐组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为实验提供保障。
(二)研究工作管理
1.组织全体成员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参加培训,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注意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备课小组将定期检查和交流。
2.全体成员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勇于探索,积极突破,工作要有记录。
3.发挥学校网络优势,及时把握课题研究动态。
4.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3年10月为实施阶段
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开发音乐乡土资源,并形成了校本教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师生进行采风活动,培养研究性学习;实施乡土音乐进课堂阶段。
研究实施策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开发音乐乡土资源
(一)三乡文化为依托
走进茶乡:成立畲族山歌队,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近民间艺人,感受民间文化,向艺人们学唱畲族山歌《水仙名茶天外香》《畲人幸福万年长》《盘古歌》等。
走进画乡:成立民间民俗表演队(板凳龙队、竹马队、民间舞蹈队),收集、学唱新桥童谣,定期请本土民间艺人来我校授艺,适当地参加地方演出,让学生的知识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走进花乡:组织学生参观永福十里花街,认识永福培育的各种花卉,学习永福民间舞蹈及永福山歌、童谣,举办花卉竞猜比赛。
(二)立足课堂
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乡土音乐的热情。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们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都爱唱民歌。在教学中,老师适当引入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童谣、民歌,让学生耳目一新。并注意结合本地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综合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1.根据年段确定教材并制定计划。低年段以念唱童谣为主,高年段则学唱民歌和念唱童谣。由于童谣是在游戏方式之中吟诵,故它又能在一种嬉戏的气氛中尽情地流露出少儿的自然天性。低年级确定的童谣有:《小蜜蜂》、《月公公 月娘娘》《长尾雀》等,高年级逐步加入山歌及汉剧,如《季节歌》《水仙茶》《当红军》等。
2.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童谣读音、吟诵培训学习,每月开一节乡土音乐研讨课。比如:在2014年3月林老师开教研课《卷?@条》。2014年4月高老师开教研课《推呀推》。2014年5月曾老师开研讨课《小蜜蜂》。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求老师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上三节乡土音乐内容,每学期向音乐课题组组长汇报总结一次。
3.童谣与音乐常规课程有机结合。将童谣与音乐常规课程有机结合,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漳平童谣题材广泛,不同季节都包含着特有的内容,部分童谣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活、季节变化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根据季节把童谣渗透于教育活动中,如歌曲《春天举行音乐》,加入童谣《草蜢噗噗飞》《雨哩来》。
(三)课题融入学生的课外生活
1.利用课间
身边的童谣――楼道宣传:学校在楼道及礼堂的墙壁上设置童谣图片栏,每个图片栏内都有一首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土童谣,如:《月公公月娘娘》、《打铁哥、打铜锣》等。让学生在跑跑跳跳中也能接触到本土童谣。
墙上的童谣――班级板报:每学期指定几个时间段出版闽西童谣板报专刊,让学生把自己所学过的童谣出在版报上,并于教室门外悬挂班级精选准备学习的闽西话专栏。
空中的童谣――课后音乐:选择几首旋律明快有趣、学生爱唱的童谣,如《日头雨》《点螺歌》《分田歌》等作为上学放学的音乐,让这些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童谣、民歌经常在学生耳边响起。
2.举办活动
举办了“激情校园大家唱”庆十八大暨元旦歌咏比赛。让学生唱家乡的民歌童谣。
举办“浓浓故乡情”乐器比赛。让学生演奏家乡的原创歌曲,民歌及童谣。
邀请永福民间艺人到学校表演。形式是民间器乐合奏,有扬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