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土地制度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ppt36).ppt.ppt

封建土地制度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ppt36).ppt.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封建土地制度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ppt36).ppt

封建土地制度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 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2、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及其解决方案 (1)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私有制和买卖制度的存在。 土地兼并的后果: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恶化农民的生存条件。 (2) 古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中国:封建政府实行均田制,农民的均田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世界各国: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拍卖,法国的君主立宪派的赎买和雅各宾派的小块分期付款出售,俄国的赎买,美国的《宅地法》,日本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时代特征 城市发展的规律 1、传统的政治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2、城市布局逐步打破坊市界限。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⑴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 ⑵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 ⑶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 ⑷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4.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方式:政府移民、自发移民 3、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 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⑵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 ⑶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⑷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⑸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 练习: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在中国古代的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又有哪两种?各有何作用和影响? 3.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这个海外移民的趋向是哪里?产生什么影响?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 ①成因: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b.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c.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d.农村体制改革;e.城市的吸引力。 ②特点:a.流动据经济定向,主要是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b.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c.流动不稳定。d.文化素质偏低。 ③利弊:民工的流动有效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许多外来民工为城市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利”是主要的。但民工盲目无序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最突出的的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违反计划生育, 城市人口激增,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 当前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 * 练习: 唐代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推行,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 A、 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开始进入衰落 B、 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断加深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D、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 1、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位于淮河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 都江堰 C芍陂 D西门豹渠 2、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 社会人口的增加 B 统治者的提倡 C 铁器牛耕的出现 D 分裂战乱的影响 3、我国古代有利于农业商品化的赋税制度是 A 初税亩 B 两税法 C 方田均税法 D 一条鞭法 4、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说明 A 封建经济走向衰落 B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材料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