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中国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
中国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adolescent suicide phenomenon
XXXXXXXXXXXXXXX
【摘要】自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出现的问题。WHO的统计结果表明,自杀死亡高居人类意外死亡的榜首,每年世界上有逾百万的人自杀身亡,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而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每年约有25至30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位居青少年的死因首位。国内一项关于中学生自行报告压抑和自杀意念比例及严重程度的调查显示:有1/3的中学生受严重的压抑症状所苦,16%的承认有自杀意念,9%的承认确实尝试过自杀。很大程度上,自杀并不仅是单纯的个体行为。将自杀现象放到社会学的背景中,就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成为一个公共议题。
【关键词】青少年 自杀 社会学
一、?引言
? 近年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因思维方式、情感模式、价值观念、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其中影响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并付诸行动的影响因素多与青少年的自身心理因素有关,但更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社会学原因。在青少年自杀队伍中,每增加一人,就不止一人在遭受生死离别的折磨。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三十年来,青少年的自杀对于一个家庭相当于一次毁灭,其灾难性影响是巨大的。
二、?研究现状
自杀指本人自愿或被迫结束自己生硬的一种手段。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现象,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发生自杀现象。自杀反映个人或群体对社会失范的反抗,是社会解组的象征。[1]1974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将自杀行为分为三类,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
自杀意念指的是个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表达自己终止生命的意思, 但没有采取伤害自己的行动。自杀未遂指的是各种故意自我伤害行为, 行为结果未引起个体死亡, 一定强度的死亡愿望是自杀未遂的必备条件。自杀死亡指的是各种故意自我伤害行为, 结果引起个体死亡。
迪尔凯姆认为,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对正在解体的社会的反应。由于社会的动乱和衰退造成了社会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来说
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因而就削弱了人们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这时往往导致自杀率的明显提高。?迪尔凯姆还依据社会对个人关系及控制力的强弱,把自杀分为四种类型:利他性自杀、自我性自杀、失调性自杀和宿命性自杀。[2]
而从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出发,则可以分为权意性自杀、自喻性自杀和逼胁性自杀三类。权意性自杀是指青少年在社会化得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权力限制而发生的。自喻性自杀是在象征性的自我内省中发生的,包括自尊性自杀和自怯性自杀。逼胁性自杀是由外部的压力而在自我无法承受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中国,青少年指年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人群,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期之后,成人期之前(或者包括成人早期)。根据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划分,这段时期与青春期的时间段大致相同。这段时间的人多为学生(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大学生),且进入一种人生的转变期,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逃学、早恋、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自杀等,各种问题多发的特殊阶段,青少年群体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
北京心理危机和研究与干预中心估算,每年我国约有10万个15至34岁的人死于自杀。[3]且以近期报道的几例自杀事件为例。2013年1月17日,成都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因朗读比赛时说话被老师留下体罚,并逼写一千字检查,称写不到就去跳楼,最后孩子从教学楼5楼跳楼自杀。2015年4月10日,天津师范大学大一女生因患乙肝遭歧视,在宿舍烧炭自杀。2015年6月5日,湖南绥宁小学生因与同学打架,遭到对方父母连日辱骂骚扰,留下遗书跳楼身亡。2016年2月23日,西安中学“史学奇才”,因抑郁症从家跳楼身亡。2016年3月9日,河南大学生因赌球债台高筑,巨额网络贷款将其逼上绝路。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是民族的希望。而这些报道刺痛着每个人的心。
分析可知,诱发青少年自杀的因素主要有各种压力事件:学校事件如老师的批评(服装、头发、成绩);身心发育(身高、体重、性征等);家庭事件(家庭氛围、单亲、重组家庭、经济、家庭暴力、忽视、家长过分期待等);同伴压力(同性、异性竞争、被拒绝等);自我压力(对自己期望过高)等。青春期的孩子通常自闭,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泄压,甚至选择服毒、跳楼、自虐等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矛盾,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青少年自杀除了因为他们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之外,自身心理素质较低,无法成功应付和克服困难和挫折也是导致他们自杀的重要原因。这和他们在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