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DOC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广东A卷)物理试题评析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建平 一、总体评价 2010年广东省开始实施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形成了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紧扣课标所要求的主干、核心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这些命题理念得到比较好的贯彻;逐步确立了利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种题型,对学生构成“了解、识记”和“理解”、简单的运算或判断分析、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考查的模式;试题由易到难难度梯度明显。 2014年的高考题是在我国各领域将全面深化改革,新高考改革方案即将颁布的情形下出台的。试题总体保持了广东省试题的风格与特点,体现了能力立意、考查基础、难度适中,实现了平稳过渡。 试题的选材新颖,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体现了能力立意,不考死记硬背。例如第14题分析垒放的原木的受力(图1),第15题分析小磁块在铜管、塑料管中的运动(图2),第16题,根据摩擦缓冲器的结构图(图3)来分析该结构中能量的转换关系,第17题,分析充气囊被挤压时状态变化及能量变化(图4)。以及第20、21题,这些 P P Q 铜管 小磁块 塑料管 图2 M M N P 图1 ③ ③ ② ① ④ F1 F2 弹簧盒 图3 充气囊 充气囊 易碎品 图4 试题,看起来情景新颖,但其考查的知识内容非常基础。然而解答这些题,需要学生对题目给出的物理情景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判断:第14题要能根据实物图建立起更简化的物理模型,第15题需电磁感应的基础扎实,马上判断出小磁块在铜管、塑料管中运动有什么区别,第16题则要求能看懂结构图,并会分析撞击过程中各组块的运动与变化过程。这些分析判断是建立在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上的,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2.试题在突出对物理学核心、主干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能力”的命题思想。即有利于高考的选拔,又有利于中学的教学。 从高考选拔的角度看,高考无需关心内容的覆盖,关键在于考试能否考查学生的能力,能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加以区分,但从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虑,考试要有利于中学的物理教学,则有必要考虑考试内容的选取与覆盖。但高考物理的12道试题要完全覆盖高中的6本教材是不可能的。本次考试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是:受力分析、胡克定律、速度图线、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直流电路、变压器、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气态方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电效应现象。虽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感应电流、安培力、原子、原子核等内容未有涉及,但考查的知识内容都是物理学的核心、主干知识,覆盖的面比较广。有利于积极引导中学物理教学。 试题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不仅仅是体现在考生须根据试题设置的情景去建构物理模型,对能力的考查同时也体现在考生对物理过程的清晰分析上。例如,第35、36题,学生要顺利拿下这两题,就必须能根据题设置的条件,清晰地分析出物块或带电粒子的可能的运动过程。而第34题不仅仅考查了考生用图线表征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可见本份试题是从多角度地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能力。 3.试题难度及其梯度设置较为合理,即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 今年理综物理题的难度梯度设置,相对2013年,更为合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总体呈现先易后难的分布。虽然选择题的前5个题就有4个题情景较新,但这些题难度不是太大。合理的难度梯度,对于后续解题信心的建立以及能力的正常发挥都有一定帮助。 二、试题评析 13. 命题意图:通过v-t图像,考查考生对时间、位移、加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速度图像相关知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 A.在v-t图像中v的正负代表运动的方向,第1s内和第3s内分别指0~1s和2~3s,由图可见,速度均为正值,故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A错;B.加速度,在v-t图像中则加速度等于图线的斜率,第3 s内和第4 s内分别指2~3s和3~4s,速度图线是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加速度相同,B正确;C.在v-t图像中,物体的位移等于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由图可见,0~1s和3~4s内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相等,及位移大小相等,C错;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相应时间的比值,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在t轴上方时位移为正,否则为负,可见0~2s内和0~4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故D错。 规律总结:回归基础,切实理解图线中点、线、面每一项的确切含义。 MN图514.命题意图:通过原木垒放是生活中的场景 M N 图5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若将三维的情景转换为二维图问题就会简单很多了:原木有向左下滑趋势,故,原木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