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第一课第2课时-理性面对新媒体.ppt

人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第一课第2课时-理性面对新媒体.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第一课第2课时-理性面对新媒体.ppt

* * * * * 第一课 新媒体 新生活 第一单元 我们真的长大了 第1课时 理性面对新媒体 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充分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更要学会理性面对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课导入 一、不能沉迷 1、新媒体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更加方便快捷。但也带来一定的_____和不可预知的_____。如果沉迷其中。不但会浪费时间、荒废学业。而且可能影响身心健康 2、我们应该注重浏览、查找_________的信息和资源,不要在无关信息和无聊信息上滞留、浪费精力,更不能被不良信息所吸引。 诱惑 威胁 与学习有关 二、学会甄别 3、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对个人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上当受骗,给____造成伤害,还有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受到法律的制裁。对社会来说,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损害社会_____。因此,我们要学会甄别信息。 身心 公信力 三、遵守规则 4、网络是现实的延伸,因此,在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上进行各种活动。同样需要遵守各种_____。 5、要遵守____。在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上,我们要注意语言文明。要真诚友好等。 6、要遵守____。在进行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活动时,要有法律意识,做到不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等。 规则 道德 法律 一、不能沉迷 如果沉迷其中,不但会浪费时间、荒废学业。而且可能影响身心健康。 1、沉迷新媒体的危害? 2、怎样理性面对新媒体? ⑴我们应该注重浏览、查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不要在无关信息和无聊信息上滞留,浪费精力,更不能被不良信息所吸引。 相关链接 根据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 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时长有所增加。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小时。其中, 小学生为14.9小时,中学生为22小时,大学生31.7小时,非学生网民为32.6小时。此外,2015年未成年网民手机端使用率排名前五的应用类型分别为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新闻。 你每天上网大概多长时间?在网上主要做什么? 相关链接 根据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 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时长有所增加。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小时。其中, 小学生为14.9小时,中学生为22小时,大学生31.7小时,非学生网民为32.6小时。此外,2015年未成年网民手机端使用率排名前五的应用类型分别为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新闻。 你每天上网大概多长时间?在网上主要做什么? 相关链接 关于是否沉迷于网络并上瘾,心理学家提出了八项自我诊断标准: (1) 是否觉得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 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3)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如果因事不能上网,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6)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程度? (7)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 还要上网? 心理专家认为,如果有四项或四项以上表现,并已持续一年以上,那就表明你很可能已沉迷于网络并成瘾,需要进行警醒并采取必要措施 摆脱网络沉迷。 二、学会甄别 ⑵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我们要学会甄别新媒体中的信息,兴其利,除其弊。 2、怎样理性面对新媒体? 探究与分享 (课本第11页)(1)请与小组同学讨论,这两条消息的可靠性有多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核实?(2)收到这样的信息,你会不会转发呢?为什么? (1)第一则消息不够可靠,第二则信息比较可靠。因为,在第一则信息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不够清楚;在第二则信息中当事人的信息比较清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当地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活动平台来核实信息的真假。 (2)收到这样的信息,我不会贸然然转发。因为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对个人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上当受骗,给身心造成伤害,还有有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受到法律的制裁。对社会来说,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损害社会公信力。 (2)收到这样的信息,你会不会转发呢?为什么? 相关链接 如何辨别新媒体信息真伪 1.先用常识和逻辑辨别信息,若不具备相关知识,可以向人请教。 2.假信息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个联系方式、姓名和时间,所以可以上网查查有没有类似的假信息。 3.把信息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在网络上搜索,看看这则消息曾被哪些网站转发,同时看看这些网站的信息来源是否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