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结构概论3
一、地震基本知识(一)地震与抗震1. 地震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全世界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其中: 无感地震约占99%, 有感地震约占1%,即约5万次, 破坏性的大地震平均每年约18~20次。2.地震又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 现代科技的发展,虽能对地震的发生进行预测,但准确地预报何时、何地将发生何种强度的地震一般是很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及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性。 因此,破坏性地震常常是突然发生的。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目前,科学技术上还无法控制地震的发生。每次地震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建筑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减少震害。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根据现有技术,即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指导下,对工程结构采取防震、抗震措施,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以尽量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二)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 占90%,岩层构造变动引起。 火山地震 占7%, 岩浆猛烈冲出地面引起。 陷落地震 占3%, 地下溶洞或旧坑崩塌引起。 后两种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 构造地震 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是工程抗震研究的重点。(三)地震系列每次大地震,在一定时间内,在震区相继发生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称为主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四)主震型、多发型、单发型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很突出,称为主震型地震。 若一个地震序列是有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组成的,则称为多发型地震或震群型。 若前震和余震很少,甚至没有,则称为单发型地震。 三种类型地震中:主震型地震约占60%,多发型地震约占30%,单发型地震约占10%。(五)按震源的深浅,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占85%;破坏性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km;占12%;破坏性大。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占3%;破坏性小。 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少部分发生在地幔上部。 目前观测到的最深地震发生在地下700km左右。(六)震源深浅的影响震源浅,破坏重,影响范围小。 震源深,破坏轻,波及范围大。(七)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表示某次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定量指标。 国际上最早采用的是里氏震级(由C.F.Richter给出),即地震震级M为: M=logA (3-1)震级公式中A的意义A——为采用标准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的以微米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 标准地震仪是指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系数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的地震仪。 例如:在距离震中100km处地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A=10mm即A=10000,则由式(15-1)得,该次地震为里氏4级。(八)震级与地震释放能量震级表示震源释放能量的多少,也表示地震强度的大小。 不同震级与地震释放能量之间的关系为: logE=1.5M+11.8 (3-2)震级及其相应的能量各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列于下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一次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2万t级的原子弹。震级能量(尔格)震级能量(尔格)12.00x1013 66.31x102026.31x101472.00x102232.00x101686.31x102346.31x10178.53.55x102452.00x10199(九)按震级划分地震M2级,无感地震,微震。 2~4级,有感地震。 M5级,破坏性地震。 M7级,强烈地震或大震。 M8级,特大地震。 到目前为止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8.5级(1960年5月发生在智利)。(十)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十一)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级:愈大,烈度愈高;反之,烈度愈低。 震中距:愈近,烈度愈高;反之,烈度愈低。 震源深度:愈浅,烈度愈高;反之,烈度愈低。 传播介质:岩层、覆盖土层等。 建筑物动特性:质量、刚度、自振周期等。(十二)震级与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但一次地震,在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地震烈度。即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可有下列经验公式给出: M=0.58I0+1.5其中,I0为震中烈度(十三)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对应关系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震度1-234-56-77-89-101112(十四)地震烈度的划分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我国1980年公布的12度的地震烈度。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12度划分地震烈度。 也有少数国家不同,如少数欧洲国家采用10度,日本采用0~7度划分。(十五)地震列度的宏观描述1-2度 人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新修订《公司法》解读课件.pptx
-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docx VIP
- 危险化学安全卡—航空煤油.doc VIP
- 碱金属K和Na对配合煤炼焦特性及捣固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VIP
- 小学美术教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4红太阳光伏组件用户使用手册.docx VIP
- 2025年梦想启航未来可期班会.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doc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