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如何改善财富再分配.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慈善事业如何改善财富再分配.doc

PAGE PAGE 3 慈善事业如何改善财富再分配 薛涌 南方周末  ? 2006-07-13      每一次急剧的经济增长,都产生了高度集中的财富,挑战着美国的民主理想。而每一次都有市场经济最大的赢家(如卡内基、盖茨和巴菲特)通过慈善事业来回应这样的挑战。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们不出来负责地重新分配自己受托监督的财富,那么美国要么选择由国家来进行财富重新分配;要么建立一个由世袭贵族所统治的等级社会。那种小政府治下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就无法维持。      不久前巴菲特对盖茨基金会310亿美元的捐赠,提出了一个我们并不经常思考的问题:慈善事业对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究竟有什么意义?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并且经历着历史上最急剧的财富增长的中国社会,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为此,我们不得不回到100多年前美国的慈善事业之父卡内基。      卡内基为何诅咒个人财富   卡内基对巴菲特和盖茨的影响,处处可证。当年巴菲特特地送给盖茨一本“财富的原则”(The Gospel of Wealth,或可译为“财富的福音书”),显示了卡内基精神对这两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指导意义。这次巴菲特宣布自己捐赠的场所,正是由卡内基捐赠修建的纽约公共图书馆。再看看卡内基120年前的言论:他激烈攻击那种相信自己有权利把所拥有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或者传给后代的人。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把一生都浪费在积累数百万美元的财富上,而不将之贡献于社会,那简直就是近乎犯罪:“那些在身后留下数百万美元的财富的人,死去时将没有人为他哭泣,没有人给予他荣誉,没有人为他唱挽歌。公众对他的判决是:这个人富裕而可耻地死去!”也正是如此,卡内基后半生献身于慈善事业,把自己的财产一分不留地捐了出去。   卡内基这样诅咒个人财富,岂不否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石———产权?   不错,卡内基是个赤裸裸的资本家。他曾毫不留情地破坏罢工,驱除工会,降低工资,把工作时间增加到了1周7天,1天12个小时。有人说他后半生投身慈善,是对发家时期残酷剥削工人感到良心不安。这也许是误解了卡内基。卡内基自己就是干童工出身,把玩儿命工作视为天职。他认为市场的逻辑必须尊重,他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市场对他所创造的效率的正当奖赏。在他看来,大多数人不可能有效率地工作,除非懂得效率的人指定给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所应该享受的果实和积蓄。多给工人一点钱,结果多半是用于吃喝等物质享受上,无法用来增进人的精神成长;还不如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让他这样最能创造效率的人把财富集中起来,以最优的方式重新分配。比如他大建公共图书馆,就是这一哲学的体现。      捐赠是为了改善受惠者的品性   卡内基代表着一些学者所谓的“自由慈善主义”(liberal hilanthropy)。这种慈善精神认为某种特殊的道德品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自由慈善主义是从韦伯所谓的清教的理性精神中演化而来,并不主张为了捐赠而捐赠;也不是遵从上帝的旨意或社会习俗而捐赠。捐赠不是为了有钱人精神上的救赎,而是为了改善受惠者的品性。所以,任何捐赠都要精心计算其后果,高度理性化。不智的捐赠害多益少,助长懒惰和依赖。如同富兰克林所说:“慷慨并不是意味着多多地捐赠,而是明智地捐赠”(Liberality is not giving much but giving wisely)。   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卡内基阐述了他的财富理念的两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最为基本,那就是财产所有者有道德义务把他们合法拥有的一部分财产交还给社会。这部分财产,叫作“剩余财富”。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观察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这种剩余价值,主要是用于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的。在卡内基看来,剩余财富是一个人在私有产权的保护下合法获得的财富。不过,和剩余价值不同,这种财富不是用于投资,创造新的经济资源,提高就业的“资本财富”;也不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财富;而是超出家庭需要又不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闲置财富。当然,家庭需要在不同社区有不同的标准。但基本的原则是要回避以铺张的生活方式冒犯中产阶级的习俗。在卡内基看来,“剩余财富应该被看作是其拥有者为了社区的利益所接受的神圣信托”,在道德上不应该被其法律上的所有人所拥有。   第二个原则涉及到如何执行这一“神圣信托”。这一原则要求那些富裕的人必须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所拥有的财富为了社会的利益而散尽。为此,他们必须在专家的帮助下系统研究自己的捐赠对受惠者的品性的影响。这样的捐赠不能以遗产的形式留给社会。因为掌握这样的财富的人,是接受了神圣的信托来照顾社会的利益。他必须亲自履行这一责任,使每一分钱的捐赠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的利益,而不能死后把这样的责任推给别人。   正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卡内基的前半生是接受“神圣的信托”的过程。他是一个苏格兰的破产纺织匠的孩子,以近似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