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颇多新意家族文化研究
颇多新意家族文化研究
摘要:《南朝家族文化探微》著作,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形象地阐释皇权回归下的侨迁大姓谢氏、王氏、刘氏与吴地旧姓顾氏、沈氏以及帝王萧氏、陈氏的家族文化,彰显出文学艺术是南朝家族文化最亮丽的一道景观,生动展现价值取向各异的事功活力、才艺魅力与家族文化的张力。
关键词:书评,南朝家族,文化研究,颇多新意
儒家学说奠基人周公借鉴夏商文化而创立“周礼”,以完备的典章制度规范着社会范畴的不同层面,自周代起,礼仪宗法与固定的家族结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强调以孝为本的伦理道德,移孝作忠的君臣关系由家族范畴衍生出“三纲五常”的行为准则,家族血缘关系转化为带有鲜明等级色彩的社会关系。尽管每个人在等级制度中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但目标一致,同祭祖先,共为家族光宗耀祖。由家长制演绎而来的家族,创造出显赫辉煌的家族功绩,更创造出内涵丰润的家族文化。以家族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成为打开认知社会的金钥匙。
周淑舫教授所著的《南朝家族文化探微》,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问世、传播,既标识着家族文化研究的整体推进,也标识着六朝家族文化的个案突破。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不仅是因为她的历史悠久,而且更在于她发达兴旺的家族文化。家族文化空前活跃时期是东晋,构建出“共天下”的时代权力格局,出现祭则司马氏、政则权臣的朝堂态势。咏颂亲情,高歌家风;谨持门楣,笃重家学;家规定训,家族至上,谱牒立传成为社会风尚。南朝不同于东晋,世族大姓虽是依然荣耀,家族文化却悄然地起着变化。这种变化显现于《南朝家族文化探微》著作中,其研究颇多新意:
1.不拘时代格局,以变化的视角研究家族文化
晋恭帝元熙元年(420年),刘裕移司马氏家族皇祚,称号宋武帝,历史进入宋、齐、梁、陈四个小朝廷接踵而来的南朝。虽然与东晋同是板荡的社会大环境,但权力格局有异。大姓家族与帝室平分秋色的格局宣告结束,皇权得以回归。门阀世族虽然荣耀富贵,但左右不了朝政,实权掌握出自寒门凭借武力“禅让”而履帝尊的君主手中。皇帝允许其风流自矜,但豫皇家事,便是血色一片。谢氏家族太傅后裔“武昌县公”谢晦兄弟子侄7人同日被宋文帝问斩,谢灵运砍头广州;王氏家族的王僧绰、王僧达死于刘宋王朝,王蕴、王晏与王德元父子等死于萧齐王朝,就是例证。南朝帝室不同于东晋王朝,刘宋王朝的刘裕、萧齐王朝的萧道成,始缔者出身为“北府兵”将领,一朝至尊,揭开府兵强将称帝君的历史。
萧梁王朝的萧衍,以边镇军事之力攻到建康称帝。陈霸先虽非北府,却都督中外诸军事,大破北齐,代梁为帝。皇权政治取代门阀政治,威势虽不能与专制中央集权的秦皇、汉武等帝王相比,但帝室之事不容他人插足。刘禹锡《乌衣巷》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的野草、野花和乌衣巷口的一抹斜阳,所构成的虽是荒凉冷落的图景,却借着飞燕的眼睛,形象地反映出东晋王、谢家族的辉煌。谢氏家族、王氏家族人物死于非命,是东晋所未有过的惨烈景象。权力格局的变化,使得大姓家族的关注点移向“立言”的“不朽”大业。不论是侨姓的王氏、谢氏,还是吴姓的顾氏、沈氏,也不论是帝王之姓的萧氏、陈氏,活跃的言论显现着家族文化的繁盛,大姓家族文学艺术追求与帝王家族文学嗜好,彰显出南朝家族文化不同于任何朝代的特点,文学艺术是各家族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2.正视现实人生的种种复杂问题,注重价值取向的思考
南朝是板荡的社会,国无宁岁,不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生命显得格外脆弱,不经意间,不是一家物换了另一家物,就是朝堂至尊改了年号,君王换了面孔。皇权移祚不能没有世族大姓的捧玺陪衬,殿堂的礼仪典章不能没有世族大姓的门面装璜,庙堂歌舞升平不能没有世族大姓的才学艺术。宋文帝虽然杀了谢灵运,却对谢灵运兼称独绝的诗篇与书法爱不释手,称为“二宝”。齐武帝之子竟陵王萧子良清雅好士,“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王融、范云、任、陆等并游焉,号曰八友。”西邸八友编成千卷的《四部要略》,互相唱和,“永明体”出,文坛风气为之一变。齐武帝永明九年(491)三月三,芳林园华光殿君臣修禊宴饮赋诗,仅谢一人就作诗28首,王融为君臣所赋之诗写出名动大江南北的《三月三曲水诗序》。
萧梁王朝立祚,刘勰《文心雕龙》领衔着文学创作,武帝文学集团、东宫太子十学士与江陵新文,体现帝室好文的一面,埋下宫体诗伤于轻艳的败亡伏笔。“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陈朝败在陈后主之手,一曲《玉树后庭花》成了亡国之音的代名词。随时推迁的侨姓、吴姓,力求从整体上调和家族与朝廷的矛盾,人格价值取向便反逆着传统儒家,由“以德取人”转向“唯才是举”,充分肯定个体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