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作文例文【刘希国】.doc

高三作文4---5月考前精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1、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3、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4、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5、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不少于800字。 远方不远,乡愁不断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人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而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作为“00后”的一员,站在新时代的路口,远方的城市与生活是我们追求的事物,而乡愁则是我们思想的脊梁。 远方不远,乡愁不断。在追求远方和留住乡愁之间,应当有一个平衡点,兼顾二者方能走得更远。 许多人喜欢大城市的国际视野和现代都市气息,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大城市常常与“远方”和“梦想”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既因为那里有大量市场与机遇,也因为人们对更为现代的、充满科技感的生活满怀向往。然而,尽管大众传媒给城市生活以鲜活的“包装”,但是城市生活的压力不容小觑,离乡背井的追梦者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格格不入,既因竞争压力身心俱疲,又不肯放弃现有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需要乡愁的原因。席琳·迪翁曾说:“生活就像一把梯子,人们以为我在向上爬,但其实我在一步步向下走,走回我的根。”乡愁使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汲取乡音乡情、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长成一棵树,因为有所牵挂所以更加坚强。乡愁的含义是多元的,它不仅使你负担责任,也使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最质朴的人情温暖,从而在追逐远方时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因过度的拼搏失去生命的质量——不论成败,总有人等你回家。 事实上,远方没有那么远,故乡与大城市的生活中未必有很大的隔阂。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与城市化的深入,城乡二元结构已逐渐被打破,乡村振兴的大量机遇形成了一股“拉力”,让年轻人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在诸多政策支持下,人们突然发现,远方的梦想何必远行千里才能实现?将才能投入于家乡的建设,未尝不是一种兼顾梦想和家人的良策。 作为“00后”,我们用开阔的视野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许我们向往城市的繁华生机,但我愿点一盏牵挂的心灯,让乡愁滋养我的精神力量,远方再远,也不会远离心中的家。 折一只纸船,漂过漫长的追梦之途,寄一封家书,将乡愁久久珍藏。 【点评】审题上,新时代、00后、城市、乡愁、梦想等要素自然糅合呈现;立论上,找到了“远方”与“乡愁”的结合点,并发现了二者的共通处,有过人之处;材料丰富,衔接自然,语言规范且有文采,题目、开头、结尾都有亮点,好文。 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年轻一代对大都市的向往与老一辈人对家乡的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连接城乡的无形纽带。然而,这样的纽带却在时代发展之中趋向脆弱与不平衡。作为00后,我觉得将守护好城乡纽带写入人生愿景是极为必要的。 纽带的愈发脆弱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它连接着城市。在城市不断外延扩张的今天,城市也为自己贴上诸如“先进”“时尚”“流行”等标签,吸引着一批批——尤其是年轻人的驻足与扎根。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与庞大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红利,将这一端的纽带系得愈发牢固。我们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但我们别忘了,另一端,还系着乡土。 人口涌进城市必然带来乡村的劳动力流失,也动摇了这一端的纽带强度。可正如“爸妈不愿离开故乡”这样的话,乡土承载了从前数代人的心理依赖。再者,从小农经济时代蹒跚而来的中国社会,必然为乡村的土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财富与历史积淀。更何况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所谓的“城市人”,一定是扎根在乡土的。我们的祖辈都是从乡土而来,乡土藏着我们的根。所以,乡土这一端的纽带,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象征着精神的乡土纽带,却在象征着物质的城市纽带前屡屡“败阵”,让我不得不担忧:唯物质主义正在毁掉乡土。当然,追求物质是无可非议,但若是把物质当成第一要义,政府为了政绩不断扩建,企业为了利益铲平乡村,居民为了利益出走乡土……这个社会长此以往,虽然富有了,但也不过是精致的空壳罢了。所以,守护好城乡纽带,在当下的要义,已成为了守护乡愁,守护乡土。 这样的乡土,并非指的仅是“依依墟里烟”的乡村,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个人内心坚守的本真,也就是我们的根。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实,每一种社会都是乡土性的,都离不开最初的精神扎根之地。守护好乡愁,不仅仅是为我们上一代人留下寄托,更是在留存这个社会的气质。 而作为00后,要拥有守护乡愁的担当与勇气。如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鲁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李贺式的“少年心事当拏云”。我们不应把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