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习题(附参考 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逐客书习题(附参考 答案).doc

谏逐客书习题(附参考答案) 《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 A?《季氏将伐颛与》 B?《寡人之于国也》 C. 《秋水》 D.《谏逐客书》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4?《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重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7?李斯在《诛逐客书》中,既指出纳客之利,又指出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 藉寇兵而 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二、多项选择题 1?《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之于( ) 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 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 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指的是( ) A?秦缨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E?秦昭王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有( ) A?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 B?地广者粟多 C?泰山不让土壤 D?逐客是 藉寇兵而责盗粮 E?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4?李斯在 《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 ) A?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E?归纳 三、简析题 l?昔谬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美于宛,迎寒叔于宋,来玉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谬公用 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鞋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 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拨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 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郁、邱,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胰 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堆, 废攘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 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容何负于秦哉? (1)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论点的是哪几句? (2)概要文中所列举的论据。 (3)这段论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