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三都水族端节旅游开发价值研究
摘 要:端节是贵州三都水族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而又特色浓郁的年节,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对三都水族地区的实地调查,从端节的民俗活动特色、服饰特色、饮食特色方面深入探究,针对端节开发中存在的开发意识薄弱、推广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贵州三都水族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族端节;旅游开发;价值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67-03
“水族自称‘sui’(晌声),汉语音译为‘水’或‘虽’。”水族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均有分布,而大部分聚居在贵州境内。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人口总数为24.19万,占全县总人口数的65.9%,占全国水族人口总数的57%以上[1]。
一、水族端节中的特色民族文化
(一)以“端节祭祖”“铜鼓演奏”“端坡赛马”为特色的民俗活动
端节祭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祭祀是一项流传已久且十分庄重的活动,祭祀的种类很多,有祭天、祭祖、祭鬼神等。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中,祭祖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祭祀活动。端节祭祖活动作为节日的开端,其过程极具水族特色。端节祭祖是水族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端节期间,端节祭祖,有严格的水族仪式。祭祖的一般程序为:鸣炮、奏铜鼓;火种入场、寨老入席;寨老烧香;寨老上香;寨老拜祖(由一个寨老用水语喊一、二、三鞠躬);祭师颂祖(由一寨老手持水书,念颂词3分钟);点献供品;送祖归位;宾主共饮(一杯祝来年风调雨顺,二杯感谢亲友光临,三杯祝民族团结、民族兴旺);祭祖完毕、大发大吹(敲铜鼓、鸣长号、吹芦笙跳铜鼓舞)。祭祖过后,水族男女老少便身着盛装,挨家挨户贺新年、“恳端”(水语“垦端”即“吃年酒”的意思,此处为解释“垦端”含义)。水族非常看重祖灵崇拜。“水族人认为,在盛大的节日里用有规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仪式祭祀祖先,能够求得祖先的保佑。对先祖的情结,在整个族群内心沉淀出厚重的历史责任。”[2]
水族地区过去曾被称为“铜鼓王国”,尤其以水族聚居地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代表,在当地,仅民间收藏的铜鼓就有400多面。端节伊始,即水历大年初一早上,水族各家各户敲击铜鼓喜迎八方宾客。“过端的头一天晚上,当祭奠祖先的供品摆好后,有鼓之家将铜鼓取出擦拭干净,把它置放在供桌前,洒上少许米酒,然后用绳索系住铜鼓的一耳或双耳,离地一尺左右悬挂于堂中梁上。击鼓者在鼓侧俯身,头朝鼓面,将吊绳别于左臂腋下,左手持竹鞭匀速连击鼓腰,右手执木糙敲击鼓面中心的太阳纹,从而形成了水族铜鼓演奏上的独特风格和效果,演化出了水族的铜鼓舞。这种舞蹈的动作幅度大而有力,气势雄壮,表现了水族人民粗犷、豪迈的性格。由于水族铜鼓舞在过去多是遇到丧葬时才跳,故而曾被列为封建迷信和牛鬼蛇神类而遭到禁止,致使铜鼓舞的技艺几乎失传。当地文艺工作者对水族人民的这一优秀舞蹈遗产进行了抢救、整理并搬上了舞台,避免了它的失传。”[3]
端坡赛马。端节期间举办的赛马活动是水族人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全县各村寨举办的各种赛马活动达140多场。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在2013年授予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国赛马之乡’称号并颁牌匾。”[4] “水族的赛马形式非常奇特,叫作‘挤马’。”[5]当指挥者一声号令,骑手扬鞭策马,在山谷互相冲闯,在抗争中挤出山谷向坡顶冲去,谁先到达坡顶,谁就是胜者。端坡赛马延续了水族传统文化,也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二)以马尾绣为特色的服饰文化
在端节中,男人们赛马,女人们则穿着盛装参加节日活动,这是水族节日期间最美丽的风景。“水族服饰多为青、蓝色调,节日期间,妇女穿蓝色大襟上衣,青布长裤,衣裤都镶有花边,系青绿色花腰带,戴各式耳环、项圈、手镯等银制品。”[5]在水族妇女的盛装上,最具特色的当属搭在服饰上的马尾绣制品。在端节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里,水族妇女身穿精心制作的马尾绣服饰参加各项活动,走亲戚、看赛马、奏铜鼓……马尾绣服饰穿在水族妇女身上,婀娜多姿,充分展现了水族妇女的传统风韵和端节的喜庆氛围。水族妇女在长久的生产生活中,独创了水族马尾绣工艺、世代传承,并成为现存稀有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遗产。马尾绣是水族最古老、最具特色、最负盛名的一种刺绣,其工艺精湛,立体感、艺术感极强。马尾绣制品种类繁多,除了服装,水族人生活中的很多物件都绣有“马尾绣”,“妇女背小孩用的背孩带、穿的绣花鞋、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6]马尾绣的起源已不可考,但这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技艺。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