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徐志摩对诗歌意象的追求--毕业论文.doc

论徐志摩对诗歌意象的追求--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徐志摩对诗歌意象的追求--毕业论文

【标题】?论徐志摩对诗歌意象的追求 【作者】金 霞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意象?学贯中西?自然?性灵 【指导老师】梁 平 【专业】中文 【正文】 “‘意象’的结构可以分为‘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在审美(包括在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欲、意念,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意’是情与理的统一,或者说它是艺术家整个灵魂与人格的交融,是艺术家的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象’指由想象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直接可感的非现实的物象,此‘象’已经不是纯然的物象,它是体现了主体之意的心理物象,具有以形传神的特点。”[2]在诗歌艺术里意象是以词为载体的符号,是熔铸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物象的和谐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所创造出来的可感可触的具象。意象作为诗的一个生命元素,可以说,诗歌艺术离不开意象,意象是作为结构诗境的基本单元而存在,它是“一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杂经验”[3]或是诗人直觉所体验的感性与理性的内在统一,在现代意象诗派的观念中,意象被提高到空前重要的位置。刘易其在《诗的意象》中说“一首诗可能就是有多种意象组成的意象”。[4]庞德更是认为意象是诗人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可见,意象对诗歌表现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在现代文学的诗歌殿堂里,徐志摩是很注重对诗歌意象追求的诗人之一。一支花,一缕风,一个闪光的瞬间,都蕴藉了诗人无限深长的情意。徐志摩本人也无意识地阐发了对意象的感悟:“星光的闪动,草叶上的露珠的颤动,花须在微风中的摇动都是在触动我感兴的情景。”[5]徐志摩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对其诗歌意象的探索,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有力的证明了他在诗艺表现上的无限追求。本文从对徐志摩诗歌进行整体观照的基础上,对其意象追求加以阐述。 一?学贯中西的诗歌意象的匠心独运 ????徐志摩的创作活动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文坛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背景,那一代的青年的热情与冲动被西方文化思潮所引发,徐志摩也不例外,他满怀壮志渡海西学,在英国经狄更生介绍,取得了特别生资格,在康桥大学随意选科听课,从此“占着了黑方巾黑披袍的风光”。[6]康桥,在徐志摩看来是一个有灵性、有生命的地方,他在风光妩媚的康河两岸,有时卧在草地上仰看满天行云,有时在绿荫下潜心读书,有时骑着自行车在梦境似的绿雾里飞奔,有时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在这里他的感情如山洪般爆发出来,从此“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7]康河岸边的生活,诱发他去寻求回到自然母亲怀抱里去、人与自然调谐的、物我统一的、灵肉一致的理想的人生境界。这便使他从小受诗书礼教育和长期的古典文化的熏陶而养成的清逸性灵的文化心态化为一种追求“爱、自由、美”的强烈的人生信仰,这种强烈的人生信仰是传统的中国封建时代文学所无法满足的,而西方一些文学家们的人文主义的文学观念、他们的种种情绪和格调特异的文学创作,却从心理上满足了这种追求。徐志摩和这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一拍即合,这样在他的文化构成上就形成了东西方文化调和的特征,于是在他的诗歌意象中也就既带有西方诗歌的“异国情调”,又带有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风范,这是时代铸就的。 ㈠对西方诗歌意象的借鉴与吸收 ?“诗歌与文化并无国界”,“一民族一国家文化艺术发展中一些新潮流新派别的出现,开始总是对异民族优秀先进的艺术营养的吸收多于对其的排斥与戒拒,而这也往往是一民族一国家文化发展有希望的征兆”。[8]五四文学革命以后胡适率先尝试白话新诗,立意打破旧体诗的束缚创造完全新质新式的现代诗歌,但正如闻一多所说的那样:不幸的诗神啊!他们争道替你解放,“把从前一切束缚‘你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打破”,谁知在打破枷锁镣铐时,他们竟连你的灵魂也一齐打破了呢?[9]怎样才能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中去其糟粕而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让白话新诗尽快成熟起来从而加入到世界文化的大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徐志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志摩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从封建走向开放的现代思想苏醒的时代,人的个性意识挣脱了封建思想桎梏而获得解放,徐志摩出洋留学,原打算将来做一个中国的哈弥尔登,谁也没有料到,到了康桥,他象“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10]作为典型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徐志摩,曾接触并欣赏波得莱尔的诗歌,并曾翻译波氏的《死尸》,哈代也是他所喜爱的,但他并没有接受波得莱尔的“恶之花”作风,也不想担负起哈代的思想重负,而以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的诗歌为其诗的主要源泉。他把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洋浪漫诗歌的精华揉合在自己的创作中,抒写着对人生的切肤体验,抒写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全身心地融入世界文化的海洋并摄取其精髓,使其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意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