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犯罪学第讲 犯罪社会理
第六讲 犯罪社会理论 1、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2、社会学理论的三个视角 3、社会因素与犯罪现象 4、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一、犯罪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20世纪初期,犯罪社会学的兴起:挑战犯罪生物学理论。 菲利:犯罪的“三元论”,强调社会因素; 加罗法洛:自然犯罪; 李斯特:二元论,社会因素; 塔尔德 迪尔凯姆 威廉姆·邦格 里昂学派 二、三个视角:社会结构、社会化进程和整合理论 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紧张理论、文化越轨理论、和谐犯罪学理论(Peacemaking criminology)、社会冲突理论、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女性主义犯罪学理论、风险犯罪学理论 社会化进程理论:学习理论、控制理论、标签理论、发展犯罪学理论。 整合理论:? 三、 20世纪初的犯罪社会学分析 迪尔凯姆: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社会失范; 塔尔德 :模仿规律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兴起:威廉姆·邦格 里昂学派:社会环境的作用 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学的犯罪研究兴起和发展 研究方向: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学 研究中心:从欧洲 美洲 美国犯罪学家莫里斯·帕米利促使了美国社会学与犯罪学的联合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犯罪生态学研究 约翰·齐林(John Lewis Gillion)、菲利普·帕金斯、萨瑟兰、塞林等不同接触论、文化冲突论和紧张理论 1、芝加哥学派:社会解组理论 20年代美国芝加哥市由于外来移民而带来的犯罪问题就引起了犯罪研究者的注意, 反对劣等种族轮。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克利福德.肖(Clifford R.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 Mckay)对芝加哥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后发现在这个城市中存在着五个不同的生态地区,同心圆模式: 商业区:商场、政府、办公区 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工厂区:贫民和移民,旧建筑 工人住宅区:工人 中产阶级住宅区:独门住宅和公寓 郊区或卫星城:commuters’zone通勤者区(富人区) 流动人口率高的过渡区犯罪率最高,而那些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则相应地有着较低的犯罪率。原因是人口成分的不断变化、外来文化的瓦解、有利于少年犯罪团伙和有组织犯罪栖息生长的环境——社会的解体造成的。自此,通过研究社会生态环境来解释和预防犯罪的社会生态理学兴起。 预防少年犯罪和帮伙犯罪,打破犯罪雅文化,重建社会。区域发展计划 城市生态 社会解组理论的政策导向 1、城乡结合部的犯罪问题? 2、社会转型时期的犯罪问题? 3、社区预防犯罪的计划和效果? 4、少年犯罪亚文化问题? Beijing 2、紧张理论(strain ):失范论 Merton :(theory of anomie):用“社会结构性紧张”来描述相对稳定的社会与犯罪率的关系:特定人群的紧张状况,并运用紧张状况解释犯罪; 社会目标和手段:5类;各类型与相应的犯罪类型? 当下层阶级的人们无法用合法手段实现社会承认的成功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在那些缺乏合法机会的人中造成一种失范状态,使他们有可能用犯罪的手段实现成功目标。 这一理论分别被科恩(Albert Cohen)和奥林(Lloyd Ohlin)分别用来解释城市下层阶级男性的帮伙犯罪。 科恩:少年犯罪亚文化理论Theory of Delinquent Subcultures): 下层阶级少年犯罪多以帮伙形式出现; 具有恶意性和否定社会性,但不带有功利目的; 解释:少年帮伙犯罪是对社会中产阶级主流文化中的规范和价值的一种反抗。 亚文化理论 少年帮伙亚文化:帮伙中流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成员依此来思考、判断、行为。特点:非功利性、恶意性、否定性、多样性、即时享乐主义、群体自由和独立。 下层阶级文化:麻烦、强硬、聪明、兴奋、命运、自主(蔑视权威):美国往事 暴力亚文化:南部大城市暴力犯罪率最高,用犯罪学家的观点来说,南部主要存在暴力亚文化。就象好莱坞西部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团伙暴力、个人复仇、夜间飙车、枪战等到处可见。 奥林(Ohlin):不同机会论 犯罪是由个人对获得成功的合法机会和非法机会的不同接近程度决定的;当个人谋求成功的合法机会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就会利用非法的机会(手段)追求成功,从而导致越轨及犯罪行为的产生。 合法和违法机会:犯罪亚文化群——心理支持——违法犯罪——得到财富和地位。 违法机会:犯罪亚文化群、冲突帮伙、逃避帮伙。 紧张理论的政策建议 60-70年代,刑事政策和青少年犯罪政策巨大影响。 1961年,美国政府:《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法案》 增强教育、创造就业、发展下层阶级社区组织、提供青少年及其帮伙和家庭提供社会服务,反贫困战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