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曾国藩家族女性教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论文(毕业学术论文设计).docVIP

浅析曾国藩家族女性教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论文(毕业学术论文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9 浅析曾国藩家族女性教育 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曾国藩家族五代以内的子孙中,有70多位教授级人物,其中有20多位是女性。曾国藩以后,双峰荷叶女性人才辈出,被称为女杰之乡,这与曾国藩及其家族女性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既发扬优秀传统美德又注重时代特色的女性教育,在近代中国妇女教育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对今天提高全民族整体道德素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曾国藩是曾氏家族女性教育的首创者。他的教育思想虽然没有系统的论述,而是散见于书信中,但他就事论事,客观实在,句句发自内心,显得真实、实用。本文仅就曾氏及其家族女性教育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肤浅的探索。 从咸丰二年母亲去世到同治七年,是曾国藩女性教育思想形成、发展、成熟时期。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母亲的影响。曾国藩母亲江氏,孝敬父母,勤劳贤惠,纺花搓纸、烧茶做饭,样样能干。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晚年中风,历时三年,她与丈夫曾麟书轮流守护在身边,端茶送饭,毫无怨言。江氏所生五男四女,“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曾国藩父亲常以“人众家贫为虑”,而江氏则“好作自强之言”相劝。曾国藩从小感受了性格要强的母亲在处理家政、传承家风上的重要作用。他曾说:兄弟秉承母德居多,好处是天性“倔强”。母亲的影响奠定了他对家庭主妇的基本要求:孝敬父母、勤俭持家、贤淑温和。 二是京师子弟的变坏。宦居京师的10多年里,曾国藩亲眼目睹了京师子弟的腐化堕落。“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甚戒之!”(1)“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2)“骄奢倦怠,未有不败。”(3)“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少,所关颇大。”(4) 三是几位女婿的堕落。曾氏的五个女儿,除了五女纪芬外,其余都不幸福,尤其是大女婿袁秉桢,是个风流荡子,既不读书,又不务正业,曾软硬兼施,屡教不改,曾国藩终于与之决绝,女儿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三女婿罗兆升,为好友罗泽南的儿子,但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性情暴戾,三女儿在罗家受尽歧视。这几个女婿都是曾国藩亲自为主定的亲,定亲的依据是父辈的人品和能力。为什么他们的儿子没有跟着父亲来,变得如此堕落呢?他苦苦思索后,得出答案:家教不严,尤其是母亲的监督和教育不力。 四是夫人的表率和支持。从咸丰三年(1852)到同治二年(1863)的十二年里,欧阳夫人一直简居乡下,她知书达理,任劳任怨,下厨烧灶,纺纱织布,事事躬亲,为子孙做出了榜样,为曾国藩女性教育的贯彻落实提供了保障。 五是浓厚而稳固的家族观念。曾国藩少年得志,但饱读儒学的他想到的不是一个人一小家的幸福,而是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恐其一身享用殆尽,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5)只有儒孝治家,才会代代有秀才出。而自己和几个兄弟常年在外,真正贯彻儒孝治家的是家中的女眷,于是,他把女性教育作为家教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于这几个原因,曾国藩把家教作为行军打仗外的第一等大事来抓,把女性教育作为检验家教成功与否的标准来抓,“凡世家有不勤不检者,验之于内眷而毕露。”(6) 曾国藩女性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孝敬、勤俭、贤淑上,围绕这个中心,他制定了一套女性的行为规范,每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大到读书明理,小到每天的功课安排,都清清楚楚。曾国藩女性教育的思想大致成熟于同治七年,以该年五月二十四日《谕儿妇满女》中为她们开具功课单为标志。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内容。 孝敬长辈。曾家一直有孝敬长辈的传统。“吾家累世以来,孝悌勤俭。”(7)曾国藩父亲曾麟书遵循“以耕养读”、“积苦力学”,教子读书,还亲自践行“孝”。“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 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其他长辈。过年过节,他都要寄银两回家,由家人代为赠送给长辈亲戚,表示敬意。孝敬还体现在祭祀祖先上。“家中遇祭,酒茶必须夫人率妇女亲自经手,祭祀之器皿,另作一箱收之,平日不可动用。”(8)“凡器皿第一等好者留作祭祀之用,饮食第一等好者亦备祭祀之需。凡人家不讲祭祀,纵然兴旺,亦不长久,至要!至要!”(9)对祖宗恭敬,才能将他们的教诲、家训牢记在心、传承下去,家族才会长久兴旺。 对已出嫁的女儿,他把孝敬翁姑作为头等大事。在同治二年八月,曾国藩得知欧阳夫人拟率全眷来安庆都署时,他回信说:“大女理应在袁家侍姑尽孝,…若三女与罗婿,尤应在家侍姑事母,尤可不必同来。余每见嫁女贪恋母家富贵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无好处。余家诸女,当教之孝顺翁姑,敬事丈夫,慎无重母家而轻夫家,效浇俗小家之陋习也。”(10)曾国藩在信中反复告诫嫁女不要随往,要在家敬奉翁姑。否则,将来没有好处。 除了孝敬长辈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