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析-地理学报.PDF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析-地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析-地理学报

第 25 卷  第 2 期 地   理   研   究 Vol25 , No2 2006 年 3 月 GEO GRA P H ICAL  R ESEA RC H Mar, 2006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析 1 ,2 3 4 张雪萍 , 张淑花 , 李景科 ( 1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 100083 ; 2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 , 哈尔滨 150080 ; 3 绥化学院地理系 , 黑龙江 绥化 15206 1 ; 4 丹东业成贸易有限公司 , 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 : 不同恢复年份森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明显不同。火烧过后的前 1~3 年 , 大 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 , 特别是常见类群中的线蚓所 占的比例很小 , 但运动能力较强 的蜈蚣 、蜘蛛等所 占比例较高 。火烧 3~5 年后 , 土壤中线蚓数量才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 。中 小型土壤动物中的原尾虫只出现在 16 年迹地和对比样地中 , 表明原尾虫确是稳定生境的指示 动物 。火烧过后 , 土壤环境中最先侵入的是运动能力较强的大型土壤动物 , 之后中小型土壤 动物才逐渐得到恢复 。火烧后 6~7 年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发展的盛期 , 随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 量开始减少并趋于稳定 。火烧的强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 , 轻度火烧影响地 区的土壤动物恢复较快 , 经过 6~7 年 , 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能超过未受火烧影响的地区; 而 中、重度火烧地区 , 土壤动物恢复到正常水平则需要超过 16 年的更长的时间。 关  键  词 : 土壤动物 ; 火烧迹地 ; 区系特征 文章编号 : (2006) 1  引言   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分解有机质 、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促进物质循环等重 要作用[ 1 ] 。目前国内外对森林土壤动物均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2~6 ] , 但对森林火烧迹地 土壤动物的研究不多 , 有关研究主要是对火烧后短时间内或火烧几年后土壤动物群落变化 的探讨[7~10 ] , 而对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系统研究很少 。火烧对森林生态系 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 对火烧后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土壤动 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能够反映森林环境的状况 。本文以黑龙江省塔河 县周围的火烧迹地及其对比样地为研究对象 , 分析了不同年份迹地土壤动物种类及数量的 变化情况 , 目的在于探讨土壤动物作为生物指标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 为更好地管 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塔河县境内, 大兴安岭北缘伊勒呼里山北坡 , 地理位置为 123°13 ′~125°48′E , 52°09 ′~53°23 ′N 。地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冬季漫长寒冷 , 夏 季短暂温热 , 年平均气温 - 5 ℃, 平均年降水量 428mm , 年无霜期 80~100d 。地带性土壤   收稿日期 : ; 修订日期 : ( )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27 1006   作者简介 : 张雪萍 ( 1962) , 女 , 黑龙江哈尔滨人 , 教授 , 硕士 。主要从事土壤动物 、环境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 Ema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