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第1节百家争鸣 - 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第1节百家争鸣 - 副本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核心:“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荀子思想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1、道家学派的特征 1)哲学观点-- 2)处世方法-- 2、老子思想 1)哲学:A核心—道(无) B朴素辩证法:“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2)政治:“无为”、“小国寡民” 3、法家思想 1)思想特征—奖励耕战、 严刑峻法 改革变法 2)社会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3)代表人物: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 4)派别—法、术、势 3、墨家——墨子 1)主要思想: (1)核心: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尚同、 非命、非 乐、节用、节葬 (2)认识论 (3)逻辑学 2)发展:“墨辩” * 孔子 孟子 老子 韩非子 墨子 以德治国,素质教育 平等博爱 ,反对战争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春秋战国时期, 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诸子百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含义 2、主要流派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1)经济 2)政治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4、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阶级关系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 2、原因 4、历史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共同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 ,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A实现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1)政治思想 B政治表现 “为政以德”(德治)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仁 人 二 “仁者爱人” 以人为本 注重民生 尊重人格 互敬互爱 谦让和睦 2)“礼”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实质:重建西周社会等级程序, 维护奴隶制统治 问题探究 “仁”和“礼”的关系 仁即美德,礼即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之,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内圣 外王 仁 礼 中庸 补充:中庸思想 不过分,不极端,不偏不倚,凡事拿捏好分寸,恰到好处 原文:“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2)教育思想及实践 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实践:首创私学,广收门徒 编“五经”,授“六艺” 文化 影响 教育 政治 思想学说 核心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仁”和“礼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 成为我们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儒家文化成为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 小结 孟 子 2、孟子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人无有不善 1)“仁政”思想 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4)人格修养—大丈夫观 5)人性论—性善论 2、 孟子—“亚圣” 1)思想 2)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 1)天人关系— 2)道德修养—礼 3)“仁义” 4)“君舟民水” 5)“性恶论” 制天命而用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 3、荀子 时 期 人性论 民本 思想 仁的 思想 荀子 孟子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 战国 战国 同 异 1.主张仁爱,以德治国,有民本思想,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2.主张忠孝,有利于家庭和睦和中华民族团结,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主张修德,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 4.重视伦理,有利于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老庄之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