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概要 杜泽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学概要 杜泽逊.doc

PAGE PAGE 3 文献学概要 杜泽逊撰 中华书局 目次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释义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 二、金 (一)礼器 (二)乐器 (三)兵器 (四)农器·(五)度量衡(六)钱币(七)符玺 (八)日用器 三、石(一)碣(二)摩崖 (三)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纸 七、羊皮纸 八、贝叶 九、纸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纸质文献的装满形制 1 .卷子 2 .经折装 3 .蝴蝶装 4 .包背装 5 .线装· 第三章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一、文献的形成 (一)著· (二)述 (三)编 (四)译 1 .佛典翻译 2 .学术翻译 3 .文学翻译 二、文献的流布· (一)讲唱 (二)镌刻 (三)抄写 (四)印刷(五)摄影 第四章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一、历代宫府藏书及其散佚 (一)历代官府文献收藏概况 (二)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1 .秦始皇焚书 2 ,西汉末年战乱 3 .东汉末年战乱 4 .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5 .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6 .隋末唐初 7 .安史之乱· 8 .黄巢起义 9 .靖康之难10.李自成起义11.乾隆禁毁 12 .嘉庆宫火 13 .太平天国起义 14 .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15 .庚子事变 16 .日本侵华战争 17 . “文化大革命” 二、历代私家藏书之兴替 (一)周秦私家藏书概况 (二)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 (三)唐宋私家藏书(四)元明私家藏书 (五)清代著名藏书家(上) (六)清代著名藏书家(下) (七)近代著名藏书家· 第五章文献的版 一、“版本”释义 二、版本类型 (一)写本 1 .手稿本 2 .清稿本 3 .抄稿本 4 .影钞本 5 .抄本 (二)刻本 (三)套印本 (四)短版与拱花印本 (五)活字本(六)石印本 (七)坷罗版印本 (八)批校本、题跋本 三、“善本”的界义(一)善本的两层含义 (二)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鉴定 (一)明确撰写年代(二)细读前后序跋 (三)验牌记· (四)查避讳 (五)考刻工 (六)核校阅人时代 (七)看字体 (八)看版式 (九)看纸张 (十)看装演 (十一)查藏印 (十二)类比法(十三)查著录 (十四)求旁证 (十五)对书影· 第六章文献的校勘 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文献错讹的类型· 1 .讹2 .脱 3 .衍 4 .倒 5 .错乱 (二)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 (一)主观条件 (二)广求异本 (三)广求相关资料 (四)精研所校之书· 三、校书的主要方法 (一)对校法,(二)他校法 (三)本校法 (四)综合考证法 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 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 第七章文献目录 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二、古籍分类, 三、目录的主要内容 (一)书名 1 .古书命名的方式 ( l )以通称为书名 ( 2 )摘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 ( 3 )以姓名为书名· ( 4 )以朝代命名 ( 5 )以时间命名 ( 6 )以地点命名 ( 7 )隐括内容为名 2 .同书异名与异书同名 ( l )同书异名 ( 2 )异书同名 (二)篇卷 (三)撰人及朝代 1,关于撰人的朝代 2,关于撰人· (四)版本 (五)提要 (六)大小序 四、目录的类型 (一)公藏目录 (二)私藏目录(三)史志目录(四)专科目录 1 .经学目录 2小学目录 3史部目录 4子部目录 5 .集部目录· (五)特种目录· 1 .举要目录 2 .丛书目录 3 .知见目录 4 .经眼目录 5 .禁毁目录 6 .版本图录 7 .辨伪目录 8 .其他 第八章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一、辑佚 (一)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二)前人辑佚的成绩 (三)辑佚的方法 二、辨伪 (一)什么叫“伪书” (二)作伪的动机 1 .传道 2 .射利 3 .炫名 4 .争胜· 5 .逃禁· 6 .避嫌 (三)作伪的主要手段, 1 .作者假托他人 2 .后人改题著者 3 .割去序跋 4 .伪撰序跋 5 .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6 .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7 .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8 .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9 .自著自注 10 .书以篆搐而充古本 11 .以假搀真窜乱旧轶(四)我国辨伪的历史 (五)辨识伪书的方法· 1.从授受源流上辨伪2.从被依托的人辨伪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4.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5.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6.从文体上辨伪7.从文章风格辨伪8.从特殊语词的起源辨伪9.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10.从因袭上辨伪11.从称引上辨伪12.从佚文上辨伪13.从史实的先后辨伪14.从称谓上辨伪15.从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