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高中平面几何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doc

十大高中平面几何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大高中平面几何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doc

高中平面几何定理汇总及证明 共边比例定理 有公共边AB的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分别是P、Q,AB与PQ的连线交于点M,则有以下比例式成立:△ PAB的面积:△ QAB的面积=PM:QM.? 证明:分如下四种情况,分别作三角形高,由相似三角形可证 S△PAB=(S△PAM-S△PMB) =(S△PAM/S△PMB-1)×S△PMB =(AM/BM-1)×S△PMB(等高底共线,面积比=底长比) 同理,S△QAB=(AM/BM-1)×S△QMB 所以,S△PAB/S△QAB=S△PMB/S△QMB=PM/QM(等高底共线,面积比=底长比) 定理得证! 特殊情况:当PB∥AQ时,易知△PAB与△QAB的高相等,从而S△PAB=S△QAB,反之,S△PAB=S△QAB,则PB∥AQ。 正弦定理 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HYPERLINK /view/295487.htm \t _blank 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即a/sinA?=?b/sinB?=c/sinC?= 2r=R(r为外接圆半径,R为直径) 证明: 现将△ABC,做其 HYPERLINK /view/562354.htm \t _blank 外接圆,设 HYPERLINK /subview/297302/9966318.htm \t _blank 圆心为O。我们考虑∠C及其对边AB。设AB长度为c。 若∠C为直角,则AB就是⊙O的直径,即c= 2r。 ∵??(特殊角正弦函数值) ∴? 若∠C为锐角或钝角,过B作直径BC`交 ⊙O于C`,连接CA,显然BC= 2r=R。 若∠C为 HYPERLINK /view/353174.htm \t _blank 锐角,则C与C落于AB的同侧, 此时∠C=∠C(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在Rt△ABC中有 若∠C为 HYPERLINK /view/353170.htm \t _blank 钝角,则C与C落于AB的异侧,BC的对边为a,此时∠C=∠A,亦可推出??。 考虑同一个三角形内的三个角及三条边,同理,分别列式可得 ??。 分角定理 在△ABC中,D是边BC上异于B,C或其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D,则有BD/CD=(sin∠BAD/sin∠CAD)*(AB/AC)。 证明: S△ABD/S△ACD=BD/CD…………?(1.1) S△ABD/S△ACD=[(1/2)×AB×AD×sin∠BAD]/[(1/2) ×AC×AD×sin∠CAD] = (sin∠BAD/sin∠CAD) ×(AB/AC)?…………(1.2) 由1.1式和1.2式得 BD/CD=(sin∠BAD/sin∠CAD) ×(AB/AC) 张角定理 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连结AD。那么sin∠ 证明: 设∠1=∠BAD,∠2=∠CAD 由 HYPERLINK /view/1394860.htm \t _blank 分角定理, S△ABD/S△ABC=BD/BC=(AD/AC)*(sin∠1/sin∠BAC) → (BD/BC)*(sin∠BAC/AD)=sin∠1/AC (1.1) S△ACD/S△ABC=CD/BC=(AD/AB)*(sin∠2/sin∠BAC) → (CD/BC)*(sin∠BAC/AD)=sin∠2/AB (1.2) (1.1)式+(1.2)式即得 sin∠1/AC+sin∠2/AB=sin∠BAC/AD 帕普斯定理 直线l1上依次有点A,B,C,直线l2上依次有点D,E,F,设AE,BD交于G,AF,DC交于I,BF,EC交于H,则G,I,H共线。 蝴蝶定理 设S为圆内 HYPERLINK /subview/457671/5143864.htm \t _blank 弦AB的中点,过S作弦CF和DE。设CF和DE各相交AB于点M和N,则S是MN的中点。 证明: 过O作OL⊥ED,OT⊥CF,垂足为L、T, 连接ON,OM,OS,SL,ST,易明△ESD∽△CSF ∴ES/CS=ED/FC 根据垂径定理得:LD=ED/2,FT=FC/2 ∴ES/CS=EL/CT 又∵∠E=∠C ∴△ESL∽△CST ∴∠SLN=∠STM ∵S是AB的中点所以OS⊥AB ∴∠OSN=∠OLN=90° ∴O,S,N,L四点共圆,(一中同长) 同理,O,T,M,S四点共圆 ∴∠STM=∠SOM,∠SLN=∠SON ∴∠SON=∠SOM ∵OS⊥AB ∴MS=N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