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剧本与音乐莎士比亚与贝多芬1770-1827.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剧本与音乐莎士比亚与贝多芬1770-1827.PPT

劇本與音樂 莎士比亞與貝多芬 (L. v. Beethoven, 1770-1827)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 李美文教授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1795-1822)分期 早期:Op.2-1~Op.31-3 (1795-1802) 中期:Op.53~Op.90 (1803-1814) 晚期:Op.101~Op.111 (1816-1822) 1802年的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風格轉變 作品26, 作品27-1, 作品27-2的特色 ? 曲式、踏板、描述性 雙重情緒的衝擊:希望與絕望 作品31-2 海立根遺囑 貝多芬 海立根遺囑 Heiligenstadt Testament 1802年十月 陳述受了疾病(腹痛)而影響心情,並引發耳疾 耳疾帶來心靈上的衝擊 對弟弟卡爾交代遺言 鋼琴奏鳴曲 作品31-2 與莎士比亞的關連 辛德勒(Sindler) →首位替貝多芬撰寫傳記之作家 辛德勒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熱情》的詮釋 (辛德勒與貝多芬的問答) 鋼琴奏鳴曲 作品31-2特色 三樂章 奏鳴曲式 幻想式的第一樂章 速度(tempo)改變 宣敘調(recitative) 調性的不確定(第21小節後才確定) 踏板的運用(pedal) 第三樂章─長的結束樂段(coda) 不斷滾動的十六分音符 像馬車奔跑聲 暴風雨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 對藝術的影響-音樂方面 J. H. Knecht, Die durch ein Donnerwetter unterbrochne Hirtenwonne D. Steibelt, L’Orage précedé d’un rondeau pastoral, final L. v. Beethoven, Piano Sonata Op.31-2 暴風雨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 對藝術的影響-繪畫 Marco Ricci, [Tempest and Shipwreck], 1705-08 Joseph Vernet, [Tempest and Shipwreck], 1764 Claude Joseph Vernet, [A Shipwreck], 1771 Claude Joseph Vernet, [The Shipwreck], 1772 莎士比亞對貝多芬的影響 1800年開始,音樂風格轉變 戲劇性加自制力 (擴張傳統的型式但不失其架構) 絕對音樂下的描述性音樂 古典時期音樂的表情與品味 1.Topics (1)Types-Dances, The March (2)Style-Military and Hunt Music. The Singing Style, The Brilliant Style, The French Overture, Musette, pastorale, Turkish Music, Storm and Stress, Sensibility, Empfindsamkeit, The Strict Style; the Learned Style, Fantasia and others (3)Pictorialism- Word-Painting 古典時期音樂的表情與品味 2. Key Characteristics: Ideas from treatises? -use D minor as example 3. Music Aesthetic in late 18th to early 19th century 音樂需觸及人心(touch the heart) Jean Jacques Rousseau (1768):「只是正確讀所有的音而產生的結果是太無趣了,需要深入地瞭解作曲家所有的想法,並且去感受和表達作曲家表情中的熱情。 」 W. A. Mozart (1783):「這些協奏曲的演奏技巧難易程度,巧妙地介於非常容易與非常困難之間,它們非常地亮麗、悅耳和不做作的, 並且也不會過於了無生氣,樂曲中處處有樂段讓行家可以得到滿意,但這些段落所寫的方式,讓不精通音樂的人也無法不被取悅,儘管他們不知道為何。」 D. G. Türk (1789):「追求有感情的表情是音樂最高的目標。」 Heinrich Christoph Koch (1802):「音樂的主要目的就是激起感覺。」 品味 (taste) Fran?ois Voltaire(1757):「就品味而言,只有看到與逐漸瞭解一個作品的美是不夠的,我們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