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思考与实践.doc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思考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一位课改教师的反思 自2007年全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现场会议以来,在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和相关理论、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个人对以往教学实践和现实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现在把我个人的思考和学校的改革实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如下。 一、问题与困惑基于对课堂教学重要意义的理解,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曾经模糊地把好课的标准定位在教师讲得好不好,倡导教师以其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教学艺术以及激情的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论是满堂问还是满堂讲,都可以驳得满堂彩。当然这种喝彩在很大程度上,是给予教师而不是学生的。课堂是因为教师的精彩而精彩。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听课还是讲课,都十分注重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课堂语言要求精雕细刻,课堂的各个环节要求环环相扣。如此,课堂教学如同一件艺术品,追求的目标似乎就是完美。仔细体味教师的角色,甚至可以与演员划上了等号。反思当时的教学,美是美了,但因其过于注重形式,竟无法做到常态;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发展了多少,竟成为研究的空白。我们倾注大量精力与心血,却无法在实践中普及与运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失落。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又把教学效果的达成度提到了日程上来。也曾经在每一堂课上设置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运用,如此确保堂堂清。但是如此一来,却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过分地注重了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常常有“拿来主义”倾向:该做的实验不做,该由学生自我探究得出的结论全由教师包办,甚至该由学生亲自去体验的也全由教师口授。学生不能亲自去体验与探究,不能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当然也无法获得求知中的愉悦以及对解惑的渴望,最终也失却了发展的张力,拔苗助长的结果最终是“矮化”了教学。 新课改以来,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于是在听完专家讲座之后,便也急于在实践中尝试。于是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尝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和体验;每一堂课,都尝试着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与这些新理念相伴相生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老师们努力地实践着三维目标,对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充满了兴趣,因而将教材的人文性夸张地突出出来,甚至有老师感觉,如果不能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便不是新课改的课;注重过程,也带来了课堂新的变化,那就是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去探究和体验,于是我们发现,教学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此同时,小组合作也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标签,被实践泛化着。课堂上,时不时地便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其中,是否真正地进行了合作学习;讨论中学生是否获得了新的理解和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却很少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在经历了长长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之后,我们却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如同“大海上的龙卷风,风暴在海面上翻起巨浪,数尺以下的海水被搅得流湍不定,但海床依然平伏如昔”。甚至于风暴过后,一切又恢复如初。在困惑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回到原点上进行思考: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何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理解与尝试从2008年新学期开始,市教科院便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全力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反复推敲这八个字,每个词语都给人以无限的思考的空间;反复用思想去触摸着这八个字,深知其内涵的深远博大,以我浅薄的知识不能做到尽解其义,但我愿意尝试着在思考中与其对话。 (一)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内涵的解读。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着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这一方面是对表面化、形式化课堂教学的担忧:在学生们活跃之余,趣味之余,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另一方面是对偏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的思考,即在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的教学还为学生短期和较长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了什么? 有效教学或者说是高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切中了以上问题的根本和要害。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讲究效益。也就是说,通过一节课,或者是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没有进步或者发展,是否更有利于以后的进步和发展,这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最终指标。这种效益既指向当前,也指向长远。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谈的:“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第二个方面我常常愿意把它理解

文档评论(0)

开心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