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概论2智能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动化概论2智能控制.ppt

2.3 最热门的控制方法 ——智能控制 主要内容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 专家控制(Expert Control) 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 神经网络控制(Neural Network Control) 对智能控制的一些展望 2.3.1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智能”? 什么是“智能控制”? 人与智能控制 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智能控制系统,人脑及神经系统相当于智能控制器,对通过感官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和决策,并利用手和脚等执行机构作出相应的反应,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完成难度很大的任务。 传统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的主要特点 智能控制的发展阶段: 智能控制的主要类型 专家控制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学习控制 基于规则的仿人控制 2.3.2 专家控制(Expert Control) 专家系统、专家控制的产生及发展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内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1965年提出,最初用于化学质谱分析,后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 瑞典的?str?m于1983年首次将专家系统用于常规控制器参数的自动整定,并于1984年正式提出了专家控制的概念,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机器人控制、飞机的操纵控制、故障诊断、各种工业过程控制等 。 常见的两类专家控制系统 直接型专家控制 用于取代常规的控制器,直接控制受控对象或生产过程。 例:水温调节系统的专家控制 直接型专家控制的基本思路: 水温调节系统的直接型专家控制 控制规则的具体化 关于专家控制的几点说明 专家控制要求不断地根据反馈信息迅速作出决策,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专家控制器的结构一般比专家系统简单,其核心是知识库和推理机构。 知识库所存储的知识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并可以利用知识获取系统随时对知识进行补充、修改和更新;因此,专家控制比常规控制更加灵活,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如何简便有效地获取专家知识、如何在控制过程中自动修改、更新和扩充知识,并满足实时控制的快速性需求是非常关键的。 2.3.3 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 模糊控制的发展: 1965年美国的Zadeh提出模糊集合理论; 1974年英国的Mamdani首次将模糊理论应用于蒸汽机控制; 1985年ATT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第一个模糊逻辑芯片; 80年代末日本将模糊控制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洗衣机、空调、吸尘器、电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照相机等),促进了模糊控制的推广和应用; 90年代模糊逻辑及其应用形成高潮,应用范围包括工业控制、地铁、电梯、交通、汽车、空间飞行器、机器人、核反应堆、图象识别、故障诊断、污水处理、数据压缩、移动通信、财政金融等 一、模糊集合 隶属度函数: 某元素 a 属于某集合 A 的程度, 用 μ(a)=0~1 表示 ( 经典集合对应μ=0, 1 ) 例: 已知经典集合 A 为 5 的正整数中的偶数 利用隶属度函数表示该集合,则有 μ(1)=0, μ(2)=1, μ(3)=0, μ(4)=1 A = 0/1 + 1/2 + 0/3 + 1/4 A 中的分母为论域中的元素,分子为该元素所 对应的隶属度值。 例:表示温度 “冷”,“热”,“适中” 的模糊集合 二、模糊控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说明: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一般取误差 e 和误差变化率 Δe , 若 e , Δe 和控制量 u 均离散化 [注] , 则可离线计算好 e , Δe 与 u 的对应关系 ( 查询表 ) , 实时控制时采用查表法 ( 计算量小, 快速 ); 模糊控制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如何选取 隶属度函数 模糊推理规则 清晰化方法 上例本质上等价于变参数比例调节器, 控制器输入为 e 和 Δe 时则等价于变参数PD调节器, 因此存在稳态误差,常与PID控制相结合。 以误差中等为例 2.3.4 神经元网络控制 (Neural Network Control) 人工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943年提出神经元模型 1949年 Hebb 提出神经元学习规则 (Hebb学习规则) 1958年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感知器模型 (模拟人脑的感知和学习能力) 1986年提出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学习方法(简称 BP 算法,Back Propagation ) [注] ,证明了BP神经网络能无限逼近任意输入输出函数 90年代神经网络的研究达到高潮,并成功应用于自动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