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liposomes)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脂质体(liposomes) 一、脂质体概述 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 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称为脂质体。 直径范围一般为25nm~5μm,肉眼看不见的小球状物。磷脂是双极性的,一头亲水,一头亲脂,亲水极朝外头,亲脂极朝内尾,2个磷脂分子“尾”部相对构成了一个双层分子结构。 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类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神经鞘磷脂等)双层分子组成的空心球 二、脂质体的结构 二、脂质体的结构 亲水的头部 亲油的尾部 膜壁厚度约为5-7nm, 囊的直径一般在25-500nm 之间 三、脂质体分类 ①单室脂质体(SUV),粒径约10~100nm ②大单室脂质体(LUV),粒径约100~1000nm ③多层脂质体(MLV),粒径约100~20000nm ④多孔脂质体(MVV),粒径约100~20000nm 1、按脂质体的结构和粒径分类 脂质体对细胞的作用机理由于脂质体与细胞膜 (生物膜)结构相似,脂质体的主要成份磷脂等类脂物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成份,所以脂质体与细胞膜之间有很强的亲合力。 脂质体的膜与生物膜熔合,脂质体所包含的活性成份(例如EGF , BFGF, SOD, Vc等等)被释放而进入细胞内,或者整个脂质体被细胞吞噬,活性成份在细胞内被吸收 四、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营养物(药物)的载体,它具有类细胞的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营养物(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蓄积,从而提高营养物(药物)的效果。 四、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脂质体与普通基质的对比 五、脂质体的特点及其机制 药物组织分布可控性 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表面的性质。如 粒大小、表面电荷等,提高脂质体药物对靶 区的选择性和定向性,控制药物的组织分布。 缓释性 药物被包在脂质体内,在组织中的扩散速度降低,在血液中释放减慢,从而延长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 靶向性 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营养物或药物载体最突出的特征 1、被动(天然)靶向性:脂质体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吞噬的天然倾向产生的体内分布特征。一般的脂质体主要被肝和脾中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用于肿瘤的治疗。 2、物理化学靶向性: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脂质体膜的通透性改变或脂质体相变、破坏,其中的营养素或药物选择性释放。  主要是温度和PH的改变。 3、主动靶向性:是将革种脂质体上联接一种识别分子,即所谓的配体,通过配体分子的特异性专一地与靶细胞表面的互补分子相互作用,而使脂质体在靶区释放药物。 五、脂质体制备常用的膜材   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E)、豆磷脂、胆固醇、脑磷脂、磷脂酰肌醇(PI)、神经鞘磷脂(SPH)、鞘髓磷脂(DCP)、二肉豆蔻酰卵磷脂(DMPC)    胆固醇乙酰脂、β-谷甾醇、牛胆酸钠、合成二棕榈酰-DL-α磷脂酰胆碱(DPPC)、合成磷脂酰丝胺酸(PS)、硬脂酰胺(SA)等。 六、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1、相变温度:脂质体膜的物理性质与人质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升高温度时脂质双分子层中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列序排列,线起脂膜的物理性质的一系列变化 ,膜的横切面增加,双分子层厚度减小,膜流动性增加,这种转变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相变温度决定于磷脂的种类,如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相变温度24 ℃ ,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相变温度41 ℃二硬脂酸磷脂酰胆碱相变温度58 ℃。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2、脂质体的带电性:含酸性脂质如磷脂酸和磷脂酰丝氨酸等的脂质体带负电,含碱基的(胺基)的脂质带正电。 脂质体表面电性与其包封率、稳定性、靶器官分布及对靶细胞的作用有关。 七、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薄膜法/干膜分散法(TFV) 2.逆相蒸发法 3.复乳法 4.熔融法 5.注入法 6.冷冻干燥法 7.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8.离心法 9.前体脂质体法 10.钙融合法 11.加压挤出法 将磷脂等膜材溶于适量的氯仿或其它有机溶剂 减压旋转除去溶剂,脂质在器壁形成薄膜 加入缓冲液,振摇 形成大多层脂质体 选取不同的分散法 1、薄膜法/干膜分散法(TFV) Liposome Preparation Mechanism of Vesicle Formation 例:维生素B12脂质体制备法 取DPPC和DMPC分别与DCP或SA按摩尔比(9:1)混合均匀 圆底烧瓶中25ml氯仿溶解,混合脂类10-4mol/L 旋转薄膜蒸发器上,48℃真空蒸发至呈干燥薄层 NaH2PO4和Na2HPO4配成0.01m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