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环境外交20140917.ppt

第9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环境外交20140917.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环境外交;据估计,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气候带约向极地方向推移100 km,导致气候带的改变,热带的边界会扩大到亚热带,温带部分地区会变成亚热带 。世界上,热带非洲是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高发地区,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最大的发源地。随着温带地区的变暖,将使感染或携带致病病原体(尤其是病毒)的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扩大,每年的危害期限延长,使这些疾病的扩散成为可能的事实。 ;气候变暖使适宜媒介动物生长繁殖环境时空范围扩大,从而使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期扩大。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以及不断增加的人和动物宿主的接触,病原体(尤其是病毒)将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区域,并可形成新传染病的病原体。人们观察到,出现的新病原体,引起的新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最大。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广泛。由于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导致以心脏、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率增高。热浪对健康的影响城区比郊区和农村要大得多。 如,美国芝加哥气温在34 ~40 ℃持续五天后, 死亡率较上年同时期增加85 % , 至少700 例死亡直接与气温增加有关;英国伦敦1995年夏季的高温引起死亡率上升1 6%。;气候变暖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试验表明,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发生率则增加4%。地面增加的紫外线辐射易抑制人的免疫系统,一是增加严重晒斑、白内障和黑瘤病、非黑色皮肤癌等病例;二是人体易受细菌、病菌、真菌和外来异物的感染而致病、致死。 如,据美国环保局估计,若平流层O3消耗量增加10%,仅美国在1986~2029年出生的年龄段人群中,就有4.5百万的人将患白内障。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性很大的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 可直接使死亡率、伤残率上升, 传染病发病率增加以及营养状况下降。 据报道,1997 年, 欧洲地区发生洪水导致超过2 0万 人无家可归,1 0 0多人死亡;19 73 年, 西非的干旱导致近10 万人死亡;世界范围内, 自然灾害每年使14万人丧生, 受灾人口则高达1 千万。;光化学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长期作用与慢性毒害,是人体呼吸疾病的主要根源。;人体对NO2不同浓度的反应;大气SO2及颗粒物与长期健康之间的关系;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颗粒物,通过呼吸道与食物链途径影响人体健康的方方面面,如恶习、呕吐、肺气肿、皮疹、贫血病、致畸和肝癌等。;环境中的有机污染化合物,也易引起人的呼吸道病、肝病、眼病等。;§9.2 全球环境变化与环境外交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环境外交主体多极化 环境外交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 环境外交日益公约化、法律化 环境外交的斗争日益激烈 环境外交促进世界新秩序的建构;1972年以前,国际环境外交是零星的、非全球性的、边缘性的外交活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将环境问题列入全球政治议程,标志着国际环境外交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冷战结束,环境问题成为重大的国际关系问题,国际外交正式进入了“环境外交”时代,有以下三大标志。;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举行拉开了“环境外交”时代的大幕: 1992年6月13~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掀起了国际环境环境保护运动的热潮,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环境问题,使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议题之一。 ?国际关系行为体都将全球环境问题列入各自重要的活动议程。 ?国际环境谈判向纵深发展,直接触及各国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利益。; 因此,环境外交的发展轨迹显示,环境外交巳完成从国际关系的边缘向中心转移的进程,为国际外交的主流形态之一。当今国际外交的色彩也因此已从过去的“浅绿”发展到今天的“深绿”。; 德国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和世界第九大能源消费国,在世界环境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德国是欧盟中最“绿”的成员之一,是欧盟环境一体化政策最强大的动力。德国环境外交在大国中是最积极和最激进的,其“绿”色之深,世界环境大国中无出其右者。因此,德国有世界环境“准领袖”之称。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德国曾是国际环境合作的拖后腿者。;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科技实力雄厚,但也曾深受环境污染之若,一度被称为“污染列岛”。日本是最早开展环境外交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前后至1992年联合同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前;重点发展阶段,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