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范围(求恒成立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数范围(求恒成立问题).doc

专题——求参数取值范围一般方法 概念与用法 恒成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问题,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题型特点大多以已知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形式出现。这样的题型会出现于代数中的不等式里也会出现在几何里。就常考题型的一般题型以及解题方法,我在这里做了个小结。 题型以及解题方法 一,分离参数 在给出的不等式中,如果能通过恒等变形分离出参数,即:若恒成立,只须求出,则;若恒成立,只须求出,则,转化为函数求最值。 例1、已知函数,若对任意恒有,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得:在上恒成立, 即:在上恒成立, 设,则 当时, 所以 例2.已知当xR时,不等式a+cos2x54sin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及x,其中x的范围已知(xR),另一变量a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及x分离。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a+5 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a+5大于4sinx+cos2x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2x+4sinx+1=2(sinx1)2+33, ∴a+53即a+2 上式等价于或,解得a8. 说明: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及cos2x,而cos2x=12sin2x,故若把sinx换元成t,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的二次函数类型。 二,变主换元 在给出的含有两个变量的不等式中,学生习惯把变量看成是主元(未知数),而把另一个变量看成参数,在有些问题中这样的解题过程繁琐。如果把已知取值范围的变量作为主元,把要求取值范围的变量看作参数,则可简化解题过程。 例3.对于满足|p|2的所有实数p,求使不等式x2+px+12p+x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及P,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显然可将p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p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解:不等式即(x1)p+x22x+10,设f(p)= (x1)p+x22x+1,则f(p)在[2,2]上恒大于0,故有: 即解得: ∴x1或x3. 例4、若不等式对满足的所有都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设,对满足的,恒成立, 解得: 三,利用二次函数根的分布 例5.设f(x)=x22ax+2,当x[1,+)时,都有f(x)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目中要证明f(x)a恒成立,若把a移到等号的左边,则把原题转化成左边二次函数在区间[1,+)时恒大于0的问题。 解:设F(x)= f(x)a=x22ax+2a. ⅰ)当=4(a1)(a+2)0时,即2a1时,对一切x[1,+),F(x)0恒成立; ⅱ)当=4(a1)(a+2) 0时由图可得以下充要条件: -1oxy -1 o x y 得3a2; 综合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3,1] 四,利用集合与几何之间的关系 在给出的不等式中,若能解出已知取值范围的变量,就可利用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来求解,即:,则且,不等式的解即为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6、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 当时,,则问题转化为 当时,,则问题转化为 综上所得:或 五,几何中的求参 要确定变量k的范围,可先建立以k为函数的目标函数,从而使这种具有函数背景的范围问题迎刃而解。 小练一下 1.已知函数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已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已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5.已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6.已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7.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