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七、八章2006.9.ppt
7 中高碳钢控制轧制特点 中高碳钢特点:(1)冷却后的组织发生变化: 铁素体和珠光体;全部为珠光体;珠光体和渗碳 体组织。 (2)决定钢材性能的因素发生变化:铁素体和 珠光体的比例、铁素体晶粒的大小、珠光体片层 粗细和球团大小以及渗碳体的形貌。 7.1 中高碳钢奥氏体的再结晶行为 铌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影响 在中碳钢中添加铌同样可以延迟奥氏体再结晶。 (2)铌、碳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7.2中高碳钢控制轧制钢材的组织状态 (1)常温组织以铁素体为主的钢材(Mn1.0%) 成分:0.42%C,0.55%Mn、0.032%Ni 加热温度:1200?C 普通轧制 :第一阶段压下率:50%,第二阶段压下率: 35%,终轧温度:再结晶区下限(1050?C?1000?C) 控制轧制工艺 : 第一阶段:压下率:50%,最后 一道温度:再结晶区下限(1050~1100?C); 第二阶段轧制:终轧温度:870?C,压下率分别 为: 1)35%:铁素体晶粒比普通轧制时的铁素体晶粒 细小,珠光体变得粗大。原因: 2)压下率为50%:部分再结晶区轧制,铁素体和 珠光体基本上都得到均匀细化。 3)压下率为75%:铁素体晶粒组织更细化、均 匀,晶粒度达到12~13级。 中碳钢,如Mn1%,钢的主体为铁素体时,仍是 铁素体细化机理在起作用。控制轧制?铁素体和 珠光体充分细化。 (2)常温组织以珠光体为主的钢材 0.43%C,1.40%Mn钢: 普通热轧:所得到的组织:铁素体在即将转变的 奥氏体晶界上生成网状组织。 控制轧制(再结晶区中轧制):奥氏体再结晶晶粒 细化?铁素体及珠光体组织都得到细化。随着变 形量的增加,细化程度增加。 0.43%C,1.38%Mn、0.023%Nb钢:相同条件进行控 轧,存在的问题: 总结: 中碳钢(尤其加铌钢)低温轧制不利。最好 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充分的轧制尽量细化奥氏 体晶粒。 (3)共析钢 共析钢控制轧制目的:珠光体团得到细化。 珠光体球团尺寸取决于?晶粒尺寸,随着?晶粒尺 寸?,珠光体球团直径?。 过共析钢控制轧制目的:珠光体球团变小,同时 亦使析出的网状碳化物变薄。要在奥氏体再结晶 区轧制,使奥氏体晶粒细小。 7.3 中高碳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1) 中高碳钢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1)对强度的影响 重要因素:珠光体的片层间距。 式中?0为纯铁素体强度,?S、?0.2为材料的 屈服强度,I0为珠光体的片层间距,Ky为系数。 各种强化因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2)对塑性的影响: 3)对韧性的影响: 各强化因素对冲击值转变温度ITT的影响: (2)控制轧制中组织性能的变化 强度变化: 强度降低原因: 1)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及珠光体(领域)的大小与 奥氏体晶粒尺寸毫无关系。 2)?温度愈低、 ?晶粒愈细,珠光体成核点愈 多。珠光体开始转变线和终了转变线发生变化。 塑性、韧性的变化: 总结: 1)铁素体为主的钢,细化铁素体晶粒来提高强度 和韧性; 2)珠光体为主的钢,控制轧制使强度降低,韧性 提高。对此类钢必须采用再结晶型控轧。 3)对中高碳钢,轧后控制冷却,使珠光体在低温 度下产生,得到细片层珠光体,可提高强度和韧 性。 8 控制轧制中的变形抗力 8.1影响变形抗力的金属学因素 8.1.1合金元素的影响 8.1.2 ?晶粒尺寸的影响 8.1.3 变形条件的影响 (1)变形程度的影响 (8-1) (2)变形温度的影响 变形抗力与变形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8-2) 式中 T:变形温度;A、 ?:常数 (3)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抗力随变形速度的变化(变形速率较小): (8-3) Km-平均变形抗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