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辅导员职业发展与自我提升.ppt
辅导员职业发展与核心素质提升 一、辅导员职业定位与发展路向 辅导员职业定位 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党政干部的重要来源;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路向 职业生涯发展是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准备、正在以及持续进行选择的终生过程。职业生涯划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几个阶段 职业发展: 专业教师 管理干部 学生教育管理专家 心理咨询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政工师 学生事务专家 人力资源师… 职业中断或变更 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瓶颈 站在职业的节点 未成年人的“职业生涯克隆”(the career clone) “2030”人群的“职业生涯游牧”(the career nomads) “4050”群体的“职业生涯浅滩”(the career shoa1)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情感衰竭。工作热情丧失,个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个性冷漠自闭。 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消极地评价自己,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 朱瑞芬,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感觉到累,因为总是与学生们在一起,跟学生聊天是一种享受。” “我喜欢带学生,带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驻足回眺,感到自己有很大的满足感。” 辅导员工作体验 (1)学生多:用智慧破解“1∶200”的难题(2)事务多:在小事、杂事中体现自身价值(3)责任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成长(4)让人满意不容易 (二)职业高原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核心问题,也是组织管理工作很难对付的挑战。职业生涯高原的后果是“晋升渠道受阻、士气较低、绩效降低、客户关系弄僵、缺勤率上” 。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发展显著 队伍数量增加 结构更加合理 选聘标准更加严格 工作职责更加清晰 管理考核更加科学 队伍培训更加规范 政策措施更加完善 工作研究更加深入 福建省辅导员队伍结构(2005) 职业倦怠和职业高原形成的原因 辅导员职责落实不够; 培训学习机会比较少; 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职业认同感比较低。 三、突破辅导员的职业高原 职业是机体 职业是旅途 职业是性格 职业是学习 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心理因素:职业使命、自我效能、动机、人格特质等 ; (2)能力素质因素:职业胜任力、专业知识、技能等; (3)技巧策略因素:职业规划、目标设置等; (4)组织和社会因素:种族、组织性质规模绩效、社会资源等。 以上四个层次,相比较而言,组织和社会层因素属于个体职业成功的外生变量,而其他因素是内生变量。 1、搭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职位平台 实行职业准入和从业资格考试,规范从业人员资质; 促进辅导员职业分类,设立专业系列职务岗位; 组建辅导员协会,制定严格的职业规范。 2、建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培训平台 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 建立专业化培训基地 ; 明确专业化培训内容 ; 加强专业化培训考核 。 2004年10月,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005年1月,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2006年4月,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 2006年7月,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教育部令第24号); 2007年9月,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挂牌,并召开建设工作会议; 2008年2月,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 2008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辅导员分会成立。 2007年始辅导员骨干科研支持项目立项 3、发展辅导员的职业韧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韧性不仅意味者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而且意味着个体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不断获得成长和新生。 美国心理学会把韧性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性,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具有的反弹能力。 职业韧性是指个体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各种工作压力和逆境时作出自我调整和适应的方式,从逆境中恢复并反弹的能力。具有职业韧性的人在恢复过程中会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变得富有经验,获得更多的知识。 发展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关键在于核心素质的提升 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政治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 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