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化液简述1 1.ppt
轧钢车间冷轧机组 * * 乳化液简述 一、轧制工艺润滑剂概述 1、轧制工艺润滑剂的发展过程 2、轧制工艺润滑剂的基本功能 二、乳化液 1、乳化液的组成 2、乳化液的制备 3、热分离性 三、冷轧工艺润滑系统 1、轧机的乳化液系统 2、乳化液使用时主要分析项目及其评价 目 录 1、轧制工艺润滑的发展过程 金属轧制始于15世纪,首先是冷轧变形抗力很小的金属,如金和铅;16世纪,人们开始轧制窄带,用来制作货币。1728年法国首先使用带孔型的轧辊,但是,在约一百多年后才轧出较规则的金属棒材。18世纪中期,人们开始热轧较宽钢板,而薄板热轧未采用润滑油。1892年,当第一套宽带钢连轧机组建成时,还没有采用工艺润滑。 18世纪开始人们能轧出较宽的铅板,不久轧制有色金属,同时轧制的厚度范围也扩大了。然而,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使用润滑油涂抹轧辊进行润滑。润滑油通常是以矿物油和动、植物油为基础油。20世纪初,铝板轧制过程中由于铝对轧辊的粘附以及表面质量的要求,促使轧制工艺润滑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至此,人们第一次提出了系统地发展轧制润滑油的任务,对矿物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污垢少)。为提高润滑效果,人们往油中添加活性物质,与此同时,低速冷轧窄带钢问世,用水冷却轧辊。 一、轧制工艺润滑剂概述 轧制方法虽较早问世,但钢的热轧工艺润滑却到20世纪30 ~ 40年代才出现。1935~1936年间,苏联最早在型钢轧机上用动物油(牛油、猪油)润滑轧辊。1968年美国大湖分厂在热带轧机上采用工艺润滑。后来许多国家在板带、型材轧机上采用工艺润滑获得成功。我国始于1979年,在1700炉卷轧机上取得良好润滑效果。 镀锡钢板最早于14世纪在德国问世,首先是锻造方法,到18世纪才改为轧制生产。1790年开始热轧,由于镀锡板需求增加,促进了宽带冷轧机发展。但是,由于矿物油等润滑问题未解决,使生产受到限制。由于轧制速度不断提高,变形量很大,因而迫切要求同时解决轧辊的润滑与冷却问题,于是,出现了冷却性能良好的乳化液润滑以代替纯油润滑。 轧制示意图 2、轧制工艺润滑剂的基本功能 一种工艺润滑剂除了要满足其工艺要求外,往往还要求其实现多种功能,但这些要求可能是矛盾或相互制约的,所以要考虑某些特殊要求。但总的来说,工艺润滑剂应具有的普遍的基本作用包括: 1、降低轧制过程的力能参数(轧制力、轧制力矩、主电机功 率); 2、分离表面、降低摩擦; 3、减少磨损,提高轧辊使用寿命; 4、提高轧机轧制能力,可实现低温、大压下轧制; 5、提高轧制作业率; 6、冷却性,轧辊冷却,实现高速轧制; 7、减少轧件的不均匀变形; 8、减少轧制过程氧化生成数量,防止氧化铁皮的压入; 9、改善轧后制品质量(板形控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与精洁性等); 10、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 11、化学稳定性; 12、使用方便与可控制性; 13、使用安全性; 14、残留物易清除; 15、符合环保要求; 根据金属加工液分类标准按金属加工液的组成将其分成以下五大类: (1)油和油基液体; (2)乳化液和分散型液体; (3)化学溶液; (4)固体润滑剂; (5)其他(有机醇、醚、磷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其中,常用的轧制工艺润滑剂是(1)、(2)两大类,它们又称轧制油和轧制油乳化液。 二、乳化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中,一种液相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均匀分布于另一种液相中形成的两种平衡体系称为乳化液。其中,含量少的称为分散相,含量多的称为连续相。若分散相是油,连续相是水,则形成O/W型乳化液;反之则形成W/O型乳化液。一般来说,乳化液的外观取决于在连续相中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大小,以O/W型乳化液为例,油相液滴直径越大,外观看上去越白。 1、乳化液的组成 实际生产中,乳化液主要是由基础油、乳化剂、添加剂和水组成。组成乳化液的各组分的性能、含量都会对乳化液的润滑性能、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1.1、基础油 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动植物油或合成油。润滑剂的许多理性化性能,如黏度、闪点、倾点等都是由基础油决定的。另外,基础油的黏度也是影响乳化液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还要考虑基础油的黏度要与乳化剂和添加剂的黏度相近,否则可能会对乳化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1.2、乳化剂 由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如油和水混合时不能形成稳定的平衡体系,故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即乳化剂。乳化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其分子一端为亲油基,而分子的另一端为亲水基。这样,通过乳化剂把油和水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油水平衡体系。乳化剂结构及乳化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如下: 乳化剂结构及乳化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根据乳化液中分散相所带电荷性质,乳化液可分为: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濉溪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2024版).docx VIP
- 全国社会保障卡线上身份认证与支付结算服务平台PPP项目招标文件.pdf
- 烟台市蓬莱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2024版).docx VIP
- 202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课件.ppt VIP
- 2024年10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真题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0166.pdf VIP
- 济宁市任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2024版).docx
-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模拟测试英语试卷一(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pdf VIP
- 《红楼梦》讲座课件.ppt
- 2025年陕西中考数学复习题型专练:二次函数小压轴题(含答案).pdf VIP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统一培训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