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一)-精选版.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一)-精选版.ppt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文言虚词复习(一) *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则 者 与 之 1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 总结 经史子集何其多,常见虚词二十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 * 按常出现在文言句子的位置分 句首: 句中: 句尾: 帮助文言文断句 何、其、且、若、焉 而、乃、所、为、以、因、于、则、者、之 焉、也、乎 * 牛刀小试:虚词用法知多少? * 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C.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邻之厚,君之薄也 A(A都是介词,从……;B连词,递进关系,并且/连词,修饰关系;C判断语气/句中停顿;D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 下列红色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之以饥馑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然乎?其不然乎? A.(A介词,用;B递进关系,并且/转折关系,但是;C介词,凭借/动词,沿袭、继续;D肯定语气,一定、千万/选择问句,是…还是…) * “之” *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之”的小故事吗?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1、动词,译为到、往 2、代词,译为他 3、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代词,译为这样 5、代词,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助词,译为的 9、代词,译为我 *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之 2.指示代词,这,此。 (一)用作代词。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多放在不及物动词后面。 (三)用作动词,“去”“往”“到”。 * 练习 下列红色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E.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B E(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E助词,提前宾语) * “而” *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而”的小故事吗?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 而: (一)作连词,表示某种关系 1、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3、顺承关系 4、修饰关系 5、因果关系 6、假设关系 7、目的关系 8、转折关系 (二)作代词,译作“你”“你的” (三)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