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详案).docVIP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详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详案).doc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13级中文一班 梁渝 201301020321 【教材分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人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新闻写作,这篇新闻稿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整篇新闻稿突破了以往新闻写作所采用的零度语言,在语言风格上更具有文学色彩。本文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等诸多表现手法,一方面表现出纳粹杀人无数的残酷罪行,一方面又暗示和平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希望仍然会笼罩在世界上空,人们的生活将幸福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寻找作者在文章中交代的有效信息。观看图片,身临其境地感受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氛围。分析文章中侧面描写的句子,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深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崇尚和平维护和平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法西斯的罪恶。 分析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感悟作者对和平的歌颂和对战争的控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图文情景创设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通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5秒) 有这样一个地方,叫做布热津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四周的草地上,儿童在追逐游戏。但这里曾是最恐怖的杀人工厂,见证者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奥斯维辛,作者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 整体感知(一分钟) 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都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哪些地方? 点拨: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和绞刑室。 品语言、悟情感(三分半) 思考,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写作背景分析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 接下来,大家抬头看着课件,我当大家的导游,带你们去看一看这四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一列列火车把囚徒们从这道门中运送进去,从这一刻起,人便不再是人,而是任纳粹屠宰的玩偶,他们在这个用“劳动获得自由”作为虚名的地狱中接受各种实验,最后走向死亡。 这是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房间,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士兵的押送下走进了这里。顿时浓烟四起,囚徒全身巨痒难忍,有人甚至抓瞎了自己的眼睛。喉咙仿佛被掐住一般,烈火灼心无法呼吸。许多人开始出现了大小便失禁,随之而来的就是溃烂,流脓和死亡! 接下来,这些便是焚尸炉,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要焚尸一万具,人油熬制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数不清的头发被制作成垫子畅销于市场上,后来发现了一些有精美而奇特质地的灯罩,你们一定想不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是人皮在闪耀! 跟紧我的脚步,走到这里来,看到这些盒子了吗?它们是用来装人的,在这样大的一个盒子里,每晚要塞进五到十个人去,拥挤,恐惧和死亡应该是她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三个词语。一夜间,这一双双明亮的双眸将全部泯灭。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这是受害者处绞刑时站的木块,生命就在这两个木块拿开以后戛然而止,结局除了死亡还有什么呢?还有这一车有一车的堆积成山的尸体。现在我想大家也会对我说出参观者对导游说的那两个字“够了!” 但你们一定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现在阳光明媚,绿树成荫,雏菊花在怒放,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预设问题(三分钟) 我们简短地参观了一遍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知道大家心里现在有什么感受。痛心有吗?惨绝人寰有吗?不管怎样,现在我们整理整理心情,再次回到课文中,课文的标题叫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大家注意,这是一篇新闻稿,你们平时看到的新闻稿标题是绝对不会出现“没有新闻”这四个字,反而有些还会出现一些像“百年难遇”类似的字眼来吸引眼球,对不对?罗森塔尔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我这里没有新闻,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 点拨:文中提到“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布热津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大家找到了吗?这里提到了一个名词“纳粹”,那么大家会想到什么时间呢?没错“二战”,二战那段血腥沉重的历史大家都是熟悉的,因此对于追求时效性的新闻记者来说,更是没有新闻可言了,所以罗森塔尔便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我这里也没有新闻值得报道。 但是罗森塔尔还是写了这篇文章,再想一想,这样的原因何在? 点拨:很简单,刚才我们仅仅是通过图片大家就有了心痛的感觉,而作者是亲自到实地去餐馆以后写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