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变迁,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变迁PPT,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变迁课件,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变迁PPT课件

2、现代食品卫生观念的引进 “ 他们的饮食都很不讲卫生,喜欢吃蒜和一些味道很冲的东西,并且共用一个杯子喝酒,而那杯子虽然有时冲刷一下,但却从来不洗或不擦拭干净。” “普通中国人对自己吃的是什么动物的肉毫不在意,也不管那些动物是死于意外还是伤病。” 《 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 [英]J.A.G罗伯茨著 杨东平译 第27-28页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的出现 1904年上海租界工部局《捐照章程》规定,卖肉、野味、家禽铺摊,店屋必须用砖石砌造并铺上水泥,并应安装自来水,每日冲洗。 民国时期《取缔章程十条》不得出售未盖印的猪牛肉、自死物、染病牲畜等。 3、西方营养观念的引入与实践 近代以来,为了“强国强种”,有关饮食和改造的大讨论在全国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进一步刺激了有识之士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质疑和动摇 “东亚病夫之名,由来已久,迄今尚未除去,最大的原因在于饮食不讲究营养。” 章绳以:《家事学概论》 牛奶关系于一国之强弱,一国之强弱全赖子民,民强则国强,民弱则国弱。 《申报》上的牛奶广告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4中国传统饮食制作手法的改良 西餐中做 中餐西做 逐渐流行 代表:“上海西菜” 三、启示 谢谢! LOGO LOGO LOGO 《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变迁》 饮食是一种享受,映着孩子红彤彤的脸颊; 饮食是一种文化,流淌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精髓; 饮食是一种精神,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变迁 一、背景 二、表现 1、西餐在中国的传播 2、卫生管理制度的引进 3、西方营养观念的引入与实践 4、传统饮食制作手法的改良 三、启示 一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过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思想的巨大冲击,社会结构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 二、表现 西餐的引入(营养卫生观念) 中国传统饮食制作手法的改良 冰激凌、汽水等西式食品,主要供应对象为在上海的西方人。 1876年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华人间亦往食焉” ——《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 1、西餐进中国的艰难之旅 1880~1890,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 “向时华人鲜过问者,近则群屐少年,巨腹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亦沾染西俗之一端也。” ——《沪游梦影录》 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餐在沿海各大城市广为流行。这时吃西餐的不只是上层社会的富豪,许多公司职员、报馆记者也成了上海沙利文、北京其士林等中档西餐馆的常客。 街道边的“德大牛肉莊” 时间 概况 特点 19世纪40年代 通商口岸出现了西餐馆 有外国人经营,供应对象为也外国人 19世纪60~70年代 西菜馆才陆续从广州迁到了上海和北京。 由于风俗不同,当时光顾西菜馆的中国人为数不多。 19世纪70~80年代 上海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一品香”,天津北京也陆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 西餐饭店档次很高 华人时不时去西餐饭店就餐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在一些大城市,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上流社会形成去西菜管的潮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西餐在沿海各大城市广为流行并普及 许多公司职员、报馆记者也成了中档西餐馆的常客。 LOGO LOGO LOGO

文档评论(0)

优秀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