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构造地貌修.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构造地貌修

构造地貌(内营力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即通过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级: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大洋。地球表面最大一 级地貌形态,它主要由地球内部物质对流运动形成。第二级: 大地构造地貌——大陆和海洋中的大的地貌形态 和地貌单元,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 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大 地构造的表现。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小规 模内力作用形成的某一局部的小型构造地貌形态。有的 是地质构造经外力剥蚀出露的产物。如火山,单面山, 向斜谷等。 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地球的形状(既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是指包括水圈在内的整个地球在自转和重力作用下呈现的外形——比较接近椭球体(扁率1:298)证明:P5图2-1原因:大地水准面微微起伏的特征,可能是地幔内部物质差异的表现,也可能是地球内部对流运动导致的。二、大陆与大洋(一)大陆与大洋的基本形态特征内部起伏都很大: 1、大陆 最大高差为9242米,平均高度为850米。 按占大陆面积的比例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洼地。 按各大洲平均高度,最高是南极洲,最低为欧洲和大洋州; 2、 大洋 最大高差为15000米,平均深度为38000米。 按占大洋面积的比例依次为洋底、大陆坡、大陆架。 按各大洋平均深度,太平洋最深,北冰洋最浅。关键点:高差、平均高度(深度)、占面积比例、最高(低)(二)大陆与大洋的地壳基本特征 1、大陆(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29%。大陆地壳密度小(2.7g/cm3)、厚度大(平均33公里)。表层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其下为花岗岩质的基础,再下面为从洋底延伸而来的玄武岩质层。2、大洋1)大陆边缘(洋底与大陆之间的水深小于3000m的过渡地带)——占地球总面积的16%。大陆边缘的地壳具过渡性质,大部分地方接近陆壳。2)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占地球总面积的55%。洋底地壳密度大(2.9g/cm3)、厚度薄(平均7.3公里),由玄武岩质构成,覆薄层深海沉积物或缺乏。关键点:面积、密度、厚度、岩石性质(三)、大陆与大洋的成因地壳均衡理论 1、静态均衡理论:*地球形成了高大的山脉后,为何会不再下沉到原来的位置? 十九世纪中叶,学者认为高山和它周围的地壳都立在一个浮动面上彼此平衡。原因是地壳的每一部分有不同的比重或不同的体积。本学说又分为两种说法。P8图2-4 普拉特(Pratt):主张所有地块都浮立在同一深度的均衡面上,但是各地块的密度不等,上升得高者(即高山)密度小,下沉得低者(即低地)密度大,结果各地块的总质量相等,仍可维持平衡。 艾里(Airy):则认为各地块密度相同而厚度不同,故高山上升得高,而底部也下沉得深,形成山根;低地上升得低,底部则下沉得浅,故均衡面是有起伏的。在同一底层之上,各地块厚度不同,但彼此仍旧可以平衡。2、事实:动态均衡理论——地壳厚度是不一的,密度也是不均一的(根据W.汉斯克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来成,而37%由普拉特模式进行)。 任何部分发生比重上或体积上的改变,则会造成地壳均衡的调整,既地壳均衡异常。地壳由老的均衡向新的均衡不断发展。这种均衡运动的根本动因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它就是大洋与大陆形成的根本原因。*诱发地壳均衡异常的原因: 外部原因:地表修建水库或湖泊消失;冰盖消失。 内部原因(根本动因):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引发岩石圈的运动形成大洋和大陆,进而形成各种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第二节 大地构造地貌*大地构造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 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解释海陆分布。但由于种种缺陷一直没有被接受, 20世纪中叶,由于深海钻探的发展,大洋研究的深入,发现海底扩张。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A、板块的概念:岩石圈在固体地球外层基本上是连续分布的,但它不是一个整体,他被大洋中脊的许多断裂分割,这些被分割的呈块状的岩石圈称为板块。板块可以在软流圈上滑动,板块运动就造就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许多地貌形态。 B、勒比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样板块完全属洋壳构成外,其它五个板块范围兼包陆壳和洋壳部分。板块之间的边界活动带是由三大构造活动带组成。 C、板块的运动: 板块有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相被运动: 例如,洋脊裂谷带的生成反映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形成于张应力。相向运动 : 例如,碰撞喜马拉雅山突出反映了两侧陆壳板块的碰撞过程。俯冲带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主要反映了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的汇聚。形成于压应力。相切运动: 例如,圣?安德列斯断层。形成于扭应力。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