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措施探索和研究.docVIP

基于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措施探索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措施探索和研究

基于工程建设管理强化措施探索和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利工程的地位、发展理念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然后提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论述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从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措施,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关键词:水利; 工程建设;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新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史,可以说是从治淮为开端的,大体经历了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和现代水利三个发展阶段,或者叫三个层面。这三个发展阶段并没有截然的时间界限,也不是后一个阶段对前一个阶段的否定。恰恰相反,三个阶段是相互贯通和相互包容的。工程水利,主要是通过大量控制工程,来消除洪涝灾害,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通过大量供水工程,来满足用水需要,提高人们的用水水平和抗旱能力。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革”期间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活动。那个时候是国家号召,全民行动搞水利,打的是人民战争,人海战术,建一座水库,修一条渠道,动辄就是十几万、数十万人。资源水利,则是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来考量的水利活动。这是在水资源可利用量日见紧张的条件下所提出来的发展理念。这个阶段大体可以从上世纪 80 年代算起。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各行各业方兴未艾,经济突飞猛进,供需矛盾和争水现象日益突出,迫使水利建设发展必须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综合开发、科学管理的思路。简单地说,工程水利是偏重于防水和要水,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建工程。它是立足于水量足够丰富的基础上,所解决的是兴利除害。而资源水利则要求注重于对水的管理,从供水的角度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它是出于水量不足的规划和设计,要解决的是供需矛盾。因此,资源水利不是对工程水利的否认,而是在工程水利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是发展思路上的一次飞跃。水是人类社会的要素。现代水利把水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它、保护它、管理它、利用它。把用水安全、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关平民生的水问题,作为发展的重要思路。它要解决的是水的安全问题,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同时,水利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得到提升。从最早的“兴利除害”、“农业的命脉”、“国民经济的基础”,到 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把水利地位提高到了战略层面。认真解读水利发展今后的目标和任务,不难发现,中央提出水利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说明水利的发展滞后了、落伍了: 今后的发展思路,单靠水利工程建设是很难实现的。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水利部就提出要把工作重点从工程建设转变到工程管理上来。而今,我们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还要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工程管理和行业管理,还要重视对社会的管理。凡是涉水的地方都是我们要进行管理的所在。   一、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但凡去过的人,都说都江堰太神奇了,修建的太巧妙了。它的巧妙就在于利用了岷江的天然情势,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非武力而屈人之兵,达到了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的综合效益。再就是李冰父子为都江堰建立了一整套“深掏滩,低作堰”,“遇弯裁角,逢正抽心”等非常科学的岁修管理制度。而且把这些制度抬升到了神圣的高度,为历代治水人所效法,所遵循。考量一座水利工程生命的长久与否,并不在于工程本身有多坚固,而在于它有没有一套科学的维护管理理念和制度。水利部门是从搞水利工程建设起家的,长期以来形成了做工程情结、习惯于一种定向思维,似乎一说水利就想到搞工程,搞大工程,动辄几个亿、十几亿的特大工程。所以水利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个水利工程队,哪里需要哪里去,打起背包就出发,从勘察设计、立项跑经费,到后来的工程建设施工,一条龙,一根筋,工程建完了,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怎么去管理,由谁来管理,似乎都不重要。这,就是过去我们常说的只重建,不重管。建设时“轰轰烈烈”,建成后“冷冷清清”。以致许多水利工程问题多多,困难重重,甚至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有些供水工程干脆放弃了管理权,放任给了其他部门。这恰恰是严重的本末倒置行为。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是以规划管理为主,工程建设为次。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们自己缺失完整的发展理念,没有对治水做通盘考虑和谋划。诸如中型水库管理及河道管理单位,曾一度被推向了市场,却又沿袭计划经济模式,财政不给钱,供水又收不到钱,但政府一声令下,库里的水不放也得放。工程无力维护,职工没有工资。个别单位职工只能靠自己带着干粮来维持水库的防汛与管理。对于中小型水库,只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