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九龙镇莲塘古村保护问题和发展建议.docVIP

广州九龙镇莲塘古村保护问题和发展建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九龙镇莲塘古村保护问题和发展建议

广州九龙镇莲塘古村保护问题和发展建议   [摘 要] 广州九龙镇莲塘古村是广东众多历史村镇的一个代表,有着良好的原生态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悠久、岭南传统文化遗存丰厚,农业资源丰富。随着岁月流逝,村内古民居和古巷道老化损毁严重,近10年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村已逐渐成为空心村,古村保护工作变得日益严峻和复杂。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对其保护和发展进行整体思考和研究,以保持古村的活力,实现其历史价值的推陈出新和居民生活形态的有效延续。   [关键词] 弱开发 空心化 活化   莲塘古村位于广州萝岗区中部九龙镇内,建村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以原生态自然山水与古村落为特色。这里民风纯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状人口2000多人、古建筑群近2万平方米,基本保持明清时期岭南传统空间形式格局和风貌特色。   一、古村的保护和开发的优势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   莲塘古村毗邻帽峰山风景区,生物资源多样性明显,原生植物群落及其生境保存完好。村口古榕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村北临新陂水库,湿地资源丰富,白鹭栖息,鹅鸭成群;古村中心的原始山林茂密幽深,山麓绵延,小径的石阶上层层落叶覆盖着青苔,百鸟啾喳,花香四溢,野果沉甸甸的缀满枝头。古村建筑群依山临水,风光秀丽清幽,山周围环绕着莲花池塘,池塘间以坝相隔,断断续续,大小不一,象长长的莲藕,一段段围合着山林和古村,池塘内蓄水养鱼种莲,防火、防盗,易守难攻,成为古村落的天然屏障。   2.区位优势。   莲塘古村处于广东最佳的黄金旅游线上,毗邻大帽峰山风景区,和周边村落组成岭南民俗风情、传统文化较深厚的旅游资源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古村位于珠江三角洲交通枢纽中心地带,拥有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村内有永九快速、钟太快速、玉兰大道等公路通过,到珠三角主要城市的道路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化,乘车2小时可以到达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包括香港、澳门。   3.文化优势。   莲塘古村历史悠久,现仍保存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时四陈氏公祠”、“鸿?v家塾”、“秀昌书舍”、“友恭书室”、“金花庙”、“天后宫”、古井、近2万平方米的岭南古民居及古巷道、文革时期的人民公社食堂等。莲塘古村坐东向西,宽约140米,深约80米,六排古宅夹着五条狭窄幽深的古巷道,每排古宅有四至九进深,每进深都是五龙过脊。各排进深错落有致,各巷道口有门楼,门楼上饰灰雕,书有巷名,分别是“荣华里、人和里、中和里、平安里、长安里”,门楼檐下装饰木雕。   4.农业优势   莲塘古村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有:水稻、白兰花、芒果、龙眼、黄皮、荔枝、香蕉、菠萝、木瓜、杨桃、栗子等。村内苗木、花卉和盆景生产基地远近驰名,供应广州珠江新城等主要景区。莲塘村上万亩白玉兰花种植基地,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生产香精、香精油等出口产品。村内果树上生活的“树鸡”是当地科普示范基地新品种,“树鸡”养殖业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地区,迅速发展形成以“树鸡”为主的数条“美食街”。   二、古村保护和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保护和开发资金   莲塘村集体经济薄弱,只有一家小型企业,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元/年,村集体年收入仅4万多元,富余劳动力就业出路也不多。而村内古建筑群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损坏严重,保护和开发经费需求量大,但筹措困难。   2.保护意识薄弱   不少领导和村民急功近利,重视招商引资、旅游和房地产开发等商业利益的挖掘,而对古村的保护意识的淡漠,这种倾向会导致古村开发的错位超载或产生“开发建设性破坏”。   3.人口老龄化与“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   受城镇就业机会、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的吸引,村内大量中青年人口开始向周边城镇迁移,古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古村现今人口构成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及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   4.古村原有的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和民居形制逐渐蜕变   古村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沉积下来一种同质、协调、自然的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和民居形制特征。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长期延续的古村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开始蜕变,逐渐失去传统岭南聚落风貌和传统文化氛围。   5.古老的环村水系逐渐被侵占   古村依山环水,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但近年来.随着古村外围道路和建筑的修建,莲花池塘的面积逐渐缩小,加上缺乏有效的规划控制和环境保护.莲花池塘逐渐成为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漂洗、饲养甚至堆积垃圾的场所,池塘水体的严重污染,池塘内鱼和莲花逐渐绝迹,昔日池塘两岸活跃的古村核心区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和功能性衰退,居民亦不再“临水而居,伴水为邻”,传统居住空间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三、古村保护和发展建议   1.实行保护性弱开发。古村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